生宝宝会让妈妈老得更快吗?

生育与衰老是否有关,如果有关,究竟是导致增寿还是减寿? 

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生宝宝会让妈妈老得更快。这是谣传还是确有其事?自怀孕开始,女性的身体就会发生一系列巨大的变化:体重和脉搏增加,代谢率会达到峰值,扩张的子宫压迫周边器官与血管,体内雌激素和孕激素含量飙升,脑中的灰质也会缩小。

虽然这些变化对生育有益甚至是必不可少的,但它们也会引起某些后遗症。例如,性激素在提升生殖成功率的同时还会增加患乳腺癌的风险,而细胞分裂的次数越多,也就意味着细胞的损伤越严重。此外,婴儿骨骼生长也会消耗母亲体内的钙元素,而怀孕与哺乳期新陈代谢旺盛,也会导致氧化应激,进而加速衰老。孕育新生命还会使母亲的免疫系统受到抑制,抵抗感染的能力下降。

这也难怪一些研究会借此将生育与寿命下降联系在一起。比如,2007年的一项研究调查了19世纪后半段犹他州的人口资料后发现,女性生育孩子的数量与其生育后的死亡风险间存在相关性。一项2006年的历史学研究也发现,波兰农村女性的寿命与孩子数量成反比。

令人吃惊的是,还有许多证据指向了截然不同的结论。2015年,由新英格兰百岁老人研究中心(New England Centenarian Study)的主任、创始人托马斯·珀尔斯领导的研究团队发现:在美国与丹麦,40岁后生育的女性成为百岁老人的概率比一般女性高出3倍。萨米族与阿米什人等部落的历史资料表明,晚育者会活得更长久。另一项研究对1850年~2000年间的荷兰人口记录进行调查后发现,在排除了女性孕前生活条件的影响后,生育率与育龄产妇的生存率间存在正相关性。

2016年,一组科学家对生活在危地马拉的玛雅农村女性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成功生下的孩子越多,母亲体内的端粒就越长(以她们自身的端粒基础长度为基准)。端粒是位于染色体末端的“帽状”蛋白质复合体, DNA分子每次分裂复制,端粒就缩短一点。一旦端粒消耗殆尽,细胞将会立即走向凋亡。论文的第一作者、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的生物人类学和流行病学家巴勃罗·内波姆纳斯基解释道:已有研究表明,雌激素的分泌可以抑制体内的氧化应激,减缓端粒的消耗,这可能就是“多宝妈,端粒长”的奥秘。

来自以色列希伯来大学的研究团队于2015年发表了一篇综述文章。他们称怀孕本身就有“唤回青春”的奇效,尤其是对晚育的女性效果更显著。另一项2010年的研究发现,怀孕的大龄小鼠的肝脏再生速度是同龄未怀孕小鼠的两倍,而且再生过程也截然不同。此外,数项研究的结果表明,在怀孕期间,多发性硬化症的女性患者复发率低于往常,脑白质病变患者的犯病次数减少,症状也较轻,而且在女性生了几个小孩后,患脑白质病变的概率也有所降低。

按此看来,怀孕对长寿似乎确有功效,可反对的声音也此起彼伏。那么我们到底应不应该相信它?进化又是如何一步步影响人类的妊娠反应呢?

妊娠促进衰老?

直到查尔斯·达尔文提出进化论一个世纪后,科学家才开始阐释衰老的进化理论。他们费尽心思解释着看似不合理的“进化难题”:为什么“衰老机制”能在自然选择中“屹立不倒”?为什么进化不能使生物在年轻时找到“健康之道”从而延缓衰老?衰老的进化学意义又是什么?

上世纪五十年代,进化生物学家彼得·梅达瓦提出了一套“突变积累理论”,详细地阐述了衰老的运作原理。他认为自然选择不会关心生物晚年的健康状态,因为这时的它们已无法生育,对于物种的生存和发展而言没有什么积极作用。因此,进化并未帮助生物完成某些“抵抗衰老”的突变,也无心给它们的“老年生活”再增加什么负担。

1976年,理查德·道金斯的《自私的基因》一书出版。在书中他论述了这样一个观点——为生存而奋斗的不是生物个体,而是它们所含的基因。基于这一理论框架,后续的研究又进一步指出:基因会帮助生物体繁殖后代,但并不会对它们的老年期“指手画脚”。作者说,将DNA传递给下一代才是头等大事,而生物体的健康与长寿都不及它。

梅达瓦和道金斯都认为,妊娠与衰老的遗传适应性间并无联系。有利于生育的适应性还能增加寿命?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反之亦然,鼓励生育却同时要减少寿命也是不合逻辑的。因此,他们从进化的角度认为,生育不会影响母亲的寿命。

可还有一系列理论反对这种观点。生物学家乔治·威廉姆斯于1957年撰写了一篇题目为“一旦青年与老年相争,自然选择会偏袒前者”的论文。威廉姆斯在梅达瓦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拮抗性多效”(antagonistic pleiotropy)理论,他认为自然选择会支持那些在不同年龄阶段效应相反的突变,而有益生育的突变会在生物失去生育功能后对其产生危害。

P53基因就是近期发现的拮抗性多效案例。这种基因可以帮助青少年预防癌症,但当生物步入老年,它又会加速衰老。拮抗性多效假说也能解释为什么生育越多的女性越容易得亨廷顿病,以及为什么性激素过多者更易患上某些癌症。

拮抗性多效理论问世二十年后,生物学家托马斯·柯克伍德提出了另一种“生娃减寿”的假说——可废弃体细胞理论(disposable soma theory)。它认为身体的能量是有限的,为了保证生育的能量储存,细胞修复和维护功能所需的能量将因此缩减,这会导致体细胞分解,同时也造成衰老。换句话说,生宝宝本身就花费不菲,而且妈妈还需“支付”一定的寿命。

群体选择

相比于这么多“生娃减寿”理论,“生娃增寿”的依据就显得比较单薄。但是理论生物学家约什·米特尔多夫认为,我们需要更深入地挖掘背后的进化学机制。目前,许多主流的理论都关注个体或基因层面的原因,我们可以换个视角来审视这个问题——群体选择。与个体利益相比,群体选择会倾向于种群的利益。

长寿的母亲具有一些对群体选择有利的优势,例如,有机会成为祖母。1997年人类学家克里斯滕·霍克斯提出,女性过了生育年龄之后如果活得足够长,就可能当上祖母、看护孙代,确保他们生长。与此同时,她们的女儿又能腾出手来,养育更多的孩子。霍克斯对坦桑尼亚的哈扎族女性进行观察后发现,年长的女性收集的食物比育龄女性更多,这也支持了他提出的“祖母假说”。

另一位人类学家洛雷纳·马德里加尔提出了另一种理论:“母亲假说”。该理论也支持“长寿会推进群体选择”的观点。他说:“女性停止生育是为了倾其所有地照顾后代,使他们得以生存。”因为女性年长时的生育风险极大,进化最终使女性的生育能力终止于一个时间点(更年期),之后母亲们便会一门心思的照料孩子。马德里加尔调查了16至20世纪哥斯达黎加居民的历史资料后发现,女性生育的次数和寿命呈正相关,但孙辈的数量越多,作为祖母的她们寿命却越短。

无论是“祖母假说”还是“母亲假说”,它们对长寿的认识都是相同的:当女性不再具备生育能力,进化的压力会使她们努力活得更长久。

而所有的进化理论都没有解释为何养育“多娃”的母亲们能够长寿,有可能是因为更多的社会支持使她们活得更长久。澳大利亚迪肯大学的研究人员对该国约800位无子女的女性进行调查后发现,她们大都会感到社会对她们的排斥。此外,2016年发表的一篇论文也称,孩子成年后对母亲的社会支持是母亲长寿的关键因素。

内波姆纳斯基教授说道:“女性接受的社会支持越多,她们在生育上投入的精力就越少,而她们的人体细胞就能从中受益,减缓衰老。”他还引用了其他论文来证明社会支持与对抗端粒缩短的“缓冲效应”存在正相关性。其中一篇论文的作者米特尔多夫称,一些社会因素会产生心理作用,进而影响人类的新陈代谢,最终造成了个体间的寿命差异。

综上所述,对每一位女性来说,生育对寿命的影响可能是一个综合性的结果。正如马德里加尔所言:“在进化学上,女性停经后的寿命长短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能否找到一种简易的理论来解释它,我们要谨慎对待。”

^_^历史话今天………………

          来到了6 月19 日。 1052 年的这一天,范仲淹去世。 1885 年的这一天,法国送给美国的自由女神像运抵纽约。

          自由女神像全世界人民都无比熟悉,其实很多人都是从好莱坞电影里看到的,尤其是讲当年欧洲移民的电影,每次人们都是在船上看到自由女神像,就开始欢呼,庆祝终于到了美国,所以自由女神像是美国最重要的象征。

          但是它其实是法国人做的,法国有艺术传统,特别爱弄这些东西,当然更重要的不是艺术传统,法国送给美国这个东西是为了庆祝美国独立一百周年。 1775 年美国独立战争打响,到 1875 年的时候,美国正好独立一百周年,于是法国就做了这个东西送给美国,它于 1886 年在纽约落成。美国的独立跟法国有很大的关系,在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法国还出动海军甚至陆军攻打英军,为美国的独立立下汗马功劳,两国当时关系一直特别好。南北战争期间,法国坚定支持以林肯为首的北方联邦政府,坚决反对南方那些搞独立分裂的叛军。南北战争的时候,南北海军实力都很弱,结果法国出动舰队,封锁了南方最重要的港口新奥尔良港,导致南方没有办法买武器、出口东西,所以可以说南方最后是被窒息而亡的。法国在独立战争期间帮助美国打败了英国,在南北战争中,又保持了美国的完整和统一,而且美国曾经两次大规模地扩张领土,一次是在美墨战争的时候抢来了一大块,就是墨西哥州,另一次就是从法国手里用一千五百万美元买了路易斯安那,在美国的历史课本里,路易斯安那交易就是单独的一章,专门讲这件事。那时候拿破仑在欧洲自顾不暇,就以很便宜的价钱把这一大片法国殖民地卖给了美国。整个路易斯安那是沿着密西西比河中游到下游的一大块美丽的地方。由于这里原来是法国殖民地,那儿的人很会做饭,所以到今天为止,路易斯安那的 Cajun Food (凯郡食物)依然是美国本土最好吃的,小龙虾等各种法国美食也传到了美国。而在一战、二战中美法又是并肩作战的盟友,关系非常好,当年法国送来了自由女神像,美国欣然接受,把它当作美国的象征。最开始美国是弱的,法国帮他,后来两边平等,一战、二战期间一起并肩作战,再后来美国变成了世界大哥。但法国人是特别高傲的,就像高卢雄鸡,除非被打败,否则法国人绝不会低下高傲的头。所以法国人后来就受不了美国的这种霸权主义,而且他们内心深处特别看不起美国人。其实欧洲人都看不起美国人,觉得美国人没文化。在法国餐厅里,法国人是连用刀子切东西的时候都不能碰盘子的,一点儿声音都没有,如果在法国餐厅里吃饭不小心碰一下盘子,大家都会回过头来看你。而美国人是一通乱切,然后就把刀子一扔,拿叉子开始吃,然后开始开玩笑,一边吃一边哈哈大笑,这样的行为法国人绝对受不了。再加上法国人穿着很讲究,而美国人出门经常就是穿条大裤衩、蹬双大拖鞋,非常随便。法国人从内心深处很抵触美国人,坚决不听美国的。北约里面原来法国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后来法国退出了北约的军事组织,而且在很多地方还跟美国对着干。在美国刚开始发动伊拉克战争时,因为“9·11”恐怖袭击事件,特别是还听说萨达姆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所以美国人民是支持政府去打这场战争的。(当然真相大白之后,美国人民开始坚决反对这场战争。)当时法国坚决反对伊拉克战争,所以美国人民特别生气,爆发了一大波反法浪潮,所有那些有法国标志的地方都不能看、不能用,美国薯条大家吃得最多的叫 French fries (法国薯条),当时美国人民痛恨法国,改叫 freedom fries (自由薯条)。

^_^ 讲东讲西讲东西……..

当今世上的矮人之最

纳尔逊.罗沙是目前世上最矮的人,他1968年6月出生于多米尼加共和国首都圣多明各市。1957年4月2日,国家医学协会负责人亲自为罗沙进行体检,证明这位19岁的纳尔逊.罗沙身高只有71.88厘米,体重只有6.8公斤,胸围还不到44.5厘米,腰围则仅40.64厘米(折合1.2市尺)。

无独有偶的“小”寿星

世界历史上有案可查的百岁侏儒仅有两位。英国德贝郡马特洛克市的安妮.克洛斯小姐是其中的第一位。安妮小姐于1784年8月5日去世,享年103岁,终生身高仅1.143米,体重不及22公斤。

另一位是1984年8月24日去世的苏珊娜小姐。苏珊那.博克埃尼娅原籍匈牙利,后成为美国新泽西州纽顿市小有名声的市民,人们尊称她为“苏珊娜公主”。苏珊娜享年105岁,身高1.016米;体重仅16.78公斤。这位永无老态的女寿星一生洁身自好,一百多年中始终有效地保持着自己的身段。

^_^学海无涯…………………

什么是蜘蛛网?

蜘蛛网是一张被遗弃已久的蛛网,上面布满灰尘。有的时候你在天花板缝隙和地板上看到的蜘蛛网是蜘蛛弃用的几根蛛丝。普通家蛛 —— 每天要吃许许多多昆虫 —— 常常丢掉不能捕获猎物的旧网,然后织出新网,直到找到一个有着丰富猎物的地方。你最好把这些旧网打扫掉,让家蛛织出新的来,最好是织在户外!

有多少只蜘蛛生活在房子里面?

也许多得难计其数。蜘蛛随处可见, 1 英亩( 0.4 公顷)的草地上就有成千上万只蜘蛛。光北美洲就有 3000 多种蜘蛛。不管家里多干净,基本上都会出现一只捕食昆虫、螨虫和苍蝇的蜘蛛。它们常常生活在黑暗偏僻的角落,像衣柜上、阁楼上和地下室里,以及家具、书橱或窗帘的后面与底部。角落和护壁板是它们最爱的两个藏身地。大部分家蛛只在大扫除期间才会现身,但是在 8 月末到 10 月初的这段时间内,一些较大的蜘蛛发育成熟,同时变得更加活跃。但蜘蛛专家称,人们对此无须恐慌 —— 因为蜘蛛体内基本不含能伤害到人类、狗或者猫的毒液。

^_^ 脑筋急转弯………………

桌子上有一个普通的肉包子,有一只动物,这只动物没有把这个包子的皮搞坏或弄破,就吃到了包子里的肉馅。这是怎么回事?

上题答案:

“今天的课谁还没有听懂?”

Published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