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地震吗?

         1626 年 5 月 30 日上午 9 时左右,明代都城北京,天色皎洁,忽有声如吼,从城东北方渐至城西南角,同时有一特大火球在空中滚动。

          巨响声中,天空丝状、潮状的五色乱云横飞,有大而黑的蘑菇、灵芝状云,像柱子那样直竖于城西南角。刹那间天昏地暗,尘土、火光飞集,木材、石块、人体、禽尸像雨点那样从天空中降下。数万间屋, 2 万多人都被炸成粉状,瓦砾腾空而下,衣物远飞至昌平,死者皆裸体。正在紫禁城内施工的匠师们,从高大脚手架上被震了下来, 2000 人跌成“肉袋”。只见空中纷纷落下来人的尸体。城西南的何家、潘家全被埋在土中。由于皇宫处在爆炸区边缘,使皇帝朱由校幸免于难。

          据史书记载,大震猛发之时,天启皇帝正在乾清宫用早膳,他听到巨响,见乾清殿摇晃,慌忙跑出。一个太监扶他去交泰殿躲避,行至建极殿旁,有木槛、鸳瓦自空中坠下,这个太监脑顶被砸裂,只剩下朱由校一人奔入交泰殿,躲在房角大桌子下面。同时,乾清大殿严重损坏,侍奉皇帝进早膳的太监皆殉难,无人存活。明朝天启皇帝的司礼太监刘若愚,是这次大灾难的目击者之一,在他所著的《明宫史》一书中,详尽地记述了这场巨大灾难:“天启六年(公元 1626 年)五月初六日辰时(注:上午 7 点到 9 点),忽大震一声,烈逾急霆,将大树二十余株尽拨出土,根或向上,而梢或向下;又有坑深数丈,烟云直上,亦如灵芝,滚向东北。自西安门一带皆飞落铁渣,如麸如米者,移时方止。自宣武门迤西,刑部街迤南,将近厂房屋,猝然倾倒,土木在上,而瓦在下。杀死有姓名者几千人,而阖户死及不知姓名者,又不知几千人也。凡坍平房屋,炉中之火皆灭。惟卖酒张四家两三间之木焚然,其余了无焚毁。凡列者肢体多不全,不论男女,尽皆箔裸体,未死者亦皆震褫其衣帽焉。”此事最奇怪的是“死、伤者皆裸体”,为空前罕见的咄咄怪事,令明末清初的名人,学士大惑不解。

          例如:有一人被压伤一腿,赤身露体倒在街边不能逃走。火光之中,过路的男女皆身无寸缕,一丝不挂,有一妇女边行边用瓦片遮挡下身。有的妇女用裹脚带子遮着下部,有的男女或披半条破裤,或披半块被单,几十个人大家相见啼笑皆非。无宏寺街有女轿过路,炸声一响,轿顶被狂风掀去,轿内女客全身赤裸,只见她卷蛐蹲在轿内,竟然没有受伤。她自述,爆炸时黑雾浓烟,好像有谁故意将她的内衣、内裤、外衫、外裙皆脱去。长班(官僚的侍从)在爆炸时,棕帽、衫裤、鞋袜一霎那间飞得无影无踪。

          屯院内有个文书站在倒塌的瓦砾上,大喊:“喂,下面有人吗?”忽听下面有人细声:“快救救我!”众人喊:“你在哪里”?答道:“在这儿。”众人又问:“你是谁?”答道:“小二姐。”等到将她挖出来一看,哎呀!她竟然赤身裸体,一丝不挂,连裹脚的长布条也没有!惊得大家目瞪口呆。此时,文书慌忙脱下自己的长衫,将小二姐裹起来,让她骑一条驴回娘家养伤。人们的衣服到哪里去了呢?有人发现西山有许多衣服,首饰之类。灾变后,人心大乱,民间怨言很多,有些人上书要求皇上“反躬修省”。“万岁爷”万般无奈,下了一道“罪已诏”,将自己骂一通,并表示要亲自赴太庙恭敬地行慰问神偶的三牲大礼。他指示所有的“中外臣工”都要穿朴素的服装,务必竭力虔诚地“洗心办事”,“痛加反省”,以便期望王朝“长治久安,万事消弭”。当然这一套理论和行动,纯属自欺欺人,无稽之谈。

          对于这次巨大灾变,明末清初的志、史书中多认为起因是“王恭厂灾”,意为皇家部队的火药库爆炸引起的。也有认为是地震引起的,究竟是不是呢?王恭厂明中叶一度制造过火药。古代制造火药系为兵卒释放作为联络信号,部队战斗实力全靠大刀、长矛等“十八般”武器,并非靠炸弹。王恭厂,名不符实,只是几个老北京的“四合院”,驻有士兵,其规模都比不上现代中国乡、镇办的鞭炮厂大。即使是四合院内火药成堆,但中国古时的黑色炸药威力很小,就算全部点着,也不过将四合院以及周围的房屋烧光,焚为平地而已,决不会死伤数千数万人。特别是当时的司礼太监若愚明确记叙“王恭厂”是负责管营建的皇家部队后勤部。有钱、粮草、马匹是真的,也不排除有储备火药的库房,所以将都城灾变一起推给王恭厂爆炸是错误的。当然,王恭厂也在爆炸范围内,居住附近的百姓说王恭厂有铁砂纷纷飞散,但这是在“蘑菇”云、“灵芝”云落地之后,冲击波摧毁了小火药储蓄室必然的结果,绝非王恭厂失火引起的灾变。史、志各书如实记载这次灾变“不焚寸木”,“焚燎之迹全无”,也完全证明王恭厂是灾变的受害者,根本不是灾变的罪魁祸首!罪魁祸首是谁呢?是地震吗?

          如今国家地震局、地震出版社皆可用史料、数据证明当时没有发生地震。又有人认为,这个三百多年前发生之事的谜底与不明飞行物有关。而比较接近谜底的论证,要数三位美国科学家提出的,是一个由反物质组成的陨石,意外地闯入太阳系,才导致了这场灾难。

^_^历史话今天………………

          今天是9月19 日。今天讲两件事, 1949 年的今天,绥远起义爆发,绥远和平解放; 1991 年的这一天,中国首批驰名商标发布。

          在新中国即将成立之际,各种喜讯传来。 1949 年 9 月 19 日,国民党将领董其武率部在绥远起义,绥远和平解放。关于绥远这个地方,之前我们在讲中国区划的时候曾经讲过一点,绥远是现在的内蒙古自治区的一部分,在清朝的时候它还叫内蒙古,后来民国政府把这个地区划分成了好几个省。其中一部分叫绥远省;另外一部分是内蒙古中部和河北北部,以张家口为省会,叫察哈尔省;还有一部分是内蒙古东部加上河北的一部分,以承德为省会,叫热河省。

          绥远起义在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相当于内蒙古被和平解放,这也是傅作义接受和谈、和平解放北平以后立下的另一大功。当年傅作义和平解放北平,保护了这座古城,紧接着他又到绥远说服了他的部下董其武起义。董其武是傅作义的嫡系将领,傅作义从晋绥军开始,到后来的抗战,发展了自己的一个军队体系。在他的军队体系中有几个重要的嫡系将领,其中就有座上宾董其武。当然在傅作义的嫡系将领中也有后来成为阶下囚的,就是陈长捷。陈长捷由于坚守天津不投降,最后被俘。所以战争年代,大家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很重要。董其武绥远起义之后,新疆在陶峙岳将军的率领下和平起义,西藏随后也和平解放。所以当时全国是不断有喜讯传来,从内蒙古,到新疆、西藏,祖国的边疆基本上都是和平解放,没有经过战火的摧残。

          在新中国成立后,我军 1955 年授衔的时候,有三位重要的国民党起义将领被授予上将军衔,其中就包括国民党将领董其武。董其武在绥远起义时还是中将,新中国成立后他成为上将。还有长沙起义的陈明仁,也被授予上将军衔,陈明仁的授衔更凸显了我党的宽大。陈明仁曾经在东北的四平战役中打败过我军,而且还致使我军伤亡惨重。后来陈明仁在长沙起义的时候还有顾虑,他想自己曾经在四平战役中和我军那么激烈地交战过,但到 1955 年授衔的时候,也被授予了上将军衔。还有就是新疆的陶峙岳将军率领新疆的部队和平起义,和平解放了新疆,也被授予上将军衔。这三位国民党将领当初都是中将,国民党军队中比他们三位军衔还高的,像傅作义原来就是上将,国共谈判时国民党代表团的团长张治中也是上将,而且是中央军最嫡系的上将,还有国民党将领程潜在北伐时期就是上将。对于这些军阶更高的人,当时我们授衔的时候也考虑过要不要授予他们大将或者元帅等,但后来因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都没有授衔,这些国民党将领也就都没有授衔。所以 1955 年授衔时,国民党起义将领中获得最高军衔的就是这三位。

^_^ 讲东讲西讲东西………

从海洋到陆地的鱼世界

         1938年12月22日,在非洲东部东伦敦海港附近的海面上,正在渔船上作业的渔民捕到一条怪鱼。这位不速之客长约1.5米,重58千克,身体是有些发紫的铅灰色。它身侧长着的部分,与其说是鳍,不如叫脚更合适。这些鳍非常粗壮,形同船桨,怪鱼蹦跳起来时,像是用鳍在撑着地行走,这倒使人想起安徒生童话里用尾巴站立的美人鱼。不仅长相奇特,怪鱼的脾气也大得很。当有人伸手抚摸它时,它猛地跳起,二话不说,张开大嘴就要咬人。单看那白生生的、尖利无比的牙齿,就让人有些胆怯,再加上那副凶神恶煞的模样,足以令人退避三舍。霎时,海港因怪鱼的出现而沸腾起来。在兴致勃勃的观众中,有一位拉蒂迈女士独具慧眼,看出这条怪鱼很有研究价值。于是,人们把它送到附近的博物馆去,希望那里的专家能有所发现,结果不获而归。虽然大家都觉得怪鱼身上大有文章可做,却没有丝毫线索。随后,这条鱼又被请到南非格雷厄姆斯敦大学史密斯教授的实验室里,之后再次辗转,远涉重洋,到伦敦的 大英博物馆。当然,这时的怪鱼早已不再恶狠狠地了,离水3个小时后它就丧失了性命。而当时又没有防腐的准备,在运输过程中肉体腐烂殆尽,最后只剩下一具骨架。

经过史密斯及伦敦的专家学者们的观察和鉴定,确认这条鱼是几亿年前古代鱼类的后代,靡足珍贵,同我国的国宝大熊猫一样,是研究古生动物最好的标本。这种鱼被冠以“拉蒂迈”这个名字,是为了表示对第一个重视它的拉蒂迈女士的敬意。因其尾部像矛,又称矛尾鱼,它的祖先是总鳍鱼。就让我们沿着动物进化的过程向上追溯,来揭开怪鱼之谜吧。

          就在三叶虫繁荣昌盛的时候,一类全新的高等动物悄然问世。起初,它们默默无闻,只是躲在海洋的角落里繁衍生息,并且不断在改进自身条件。随着时间的流逝,这股新生力量慢慢崛起,并对三叶虫王国的大厦构成威胁。这就是最早的脊椎动物——无颌类。它属于鱼形动物,却又不是真正的鱼。之所以称为“无颌”,是因为它确实没有上、下颌骨,也因此咬不动硬的食物。但是,它身上却包着一层骨甲,就像“穿”着盔甲、全身披挂整齐的古代兵士,因而又被称为甲胄(ZHòU)鱼(甲胄,古代兵士的作战服装,用金属或皮革制成。甲是衣服,胄是帽子)。甲胄鱼的种类很多,形形色色,不一而足。头甲鱼便是其中翘楚。它的腹部平坦光滑,背部隆起,身体的横切面像一个不太规则的三角形。扁阔的头好像带着一顶钢盔,眼睛长在头的背面,像是一直在往上看,很傲气的样子。两眼之间有一个长鼻孔。头甲鱼有张扁圆形的嘴,边上有许多小鳃孔,远远望去,倒像是长了一片麻子。虽说是其貌不扬,但这些“麻子”的作用实在是非同小可。这不仅是头甲鱼的呼吸器官,更是一个过滤器,在它吃食时进行一番去粗存精的筛选,把多余的水及沙石过滤掉,保证进食质量。头甲鱼不能啃骨头,但对付一些不太硬的猎物,却也绰绰有余。这完全是它“嘴唇”上那些小甲片的功劳,我们所熟识的虾也是如此。不过,它身上还没有鳞,只是一些类似鳞的甲。看来,头甲鱼从头到尾,都被包裹的严严实实的,真不愧为甲胄类。如果有敌人前来冒犯,头甲鱼自有办法御敌。它的头部镶嵌着两块小甲片,一旦对方欺上身来,这里就会放出电流,让入侵者吃不了,兜着走。头甲鱼的行动有赖于尾鳍,只有尾巴不停地摆动才能使其前进。但它的尾部力量较弱,而其满身的铠甲又如此沉重,使得它在游动的过程中不得不时常停停落落,多数时候倒像是在爬。当它瞄准一条很肥的蠕虫,准备出击时,却因游速太慢,等它赶到蠕虫近旁时,大势已去。有所察觉的蠕虫在泥沙上翻腾起伏,搅起一阵浑水,使头甲鱼如置身于迷魂阵之中,分不清东南西北,纵有放电本领也无济于事,而蠕虫却乘机逃之夭夭。由此可见,这是头甲鱼身体结构的明显缺陷,不改进不足以适应生存需要。

          与之相比,鳍甲鱼则是无颌类较为灵活的一种。而它的外形也更加特别,可以说是极尽奇形怪状之能事。背部线条比较平直,腹部向下突起,弧度很大,与头甲鱼刚好相反。它的甲片只是从嘴部到胸部有,而后半身却代之以细而薄的鳞片。这样,其体重就轻了很多。在它的背上还竖着一根天线似的鳍,当然,上面也有一层甲。鳍甲鱼的嘴尖尖的,倒过来看有些像鸟喙(HUì)。它的眼睛长在头的两侧,口在头的腹面。奇怪的是,找不到鼻孔。头甲鱼虽然只有一个鼻孔,但毕竟是有的。仔细观察一下,发现鳍甲鱼经常迫不及待地大口吸水,仿佛口渴难忍。原来,它的鼻孔藏在口腔内,这样隐蔽,让人颇为费解。鳍甲鱼似乎是太不甘心于亲族长相的平淡,处处表现自己的个性,出奇制胜。幸而它不是徒有外表,在游泳、捕猎等方面也独领风骚。它的尾巴更加粗壮有力,因此行动起来不像头甲鱼那样迟缓笨拙。倘若是鳍甲鱼遇上蠕虫,它会毫不理会那“烟雾弹”,穷追不舍。蠕虫钻进泥穴也难不倒它,它的尖嘴像一把电钻,会跟着打洞。最后蠕虫黔驴技穷,只有乖乖就范。在无颌类的家族中,还有扁平的蝙蝠鱼、身上布满与鲨鱼类似细鳞的花鳞鱼等。当三叶虫日薄西山之时,无颌类的蓬勃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在这个庞大的家族中,偶尔有几个叛逆者也是不足为奇的。它们不满祖辈所过的平淡无奇的生活,更不愿受环境限制无所发展,因而急于寻找突破机会,于是,又一类新生物应运而生了。

          随着地质的变化,地球上大陆的面积日趋扩大,而海洋却相应地变“瘦”了。无颌类中一些探险者便接受了这个挑战,不再徜徉于大海,而是顺着入海的河口,逆流向上。它们惊喜地发现,内陆的水域充满了诱惑力,有诸多得天独厚的生存条件。它们欢天喜地,庆幸终于找到了满意的新家。生活在内陆的无颌类经过时间的改造,渐渐与海洋里的亲族产生了距离,并很快壮大起来,不但可与无颌类相匹敌,还大有取而代之的势头,这就是原始的鱼类。鱼类最初是在湖泊和河水中诞生的。但是,当它们长成后,仍然没有忘记故乡大海。于是,有的鱼在适当的时候衣锦还乡。尽管如今已“物是人非事事休”,但它们没过多久就适应了新的环境,而且越来越活跃,俨然已是海洋的主人。所以,不论是湖泊还是海洋,都会有鱼类的一席之地。它们与原住民一起生活,一起竞争,形成一个庞大的水中家族。

          鱼类与无颌类的本质不同在于它们有了颌,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有人甚至把颌的出现比作脊椎动物演化史上的第一次革命。颌的作用何以见得呢?首先,鱼类在进食方面有了长足进步。鱼类不再感受无颌类囫囵吞食、食而不知其味的烦恼。而且,面对垂涎欲滴的美味,也不会有因嚼不动而无可奈何地离开的尴尬。鱼类有力的颌使它们有机会品尝到各种食物,而细嚼慢咽对身体大有裨益。其次,颌无形中增强了鱼类自身的力量,使它们更具有威慑力。当鱼类同无颌类对峙时,上、下颌像剪刀一样一张一合,仿佛自信的战士在摩拳擦掌,随时准备将敌人置于死地。这令对方胆怯,有时还会不战而逃。颌的形成是生物进化的一个质的飞跃。

          除此之外,鱼类的胸、腹部开始出现成对的偶鳍,也就是四肢。无颌类是靠尾鳍行动的,而鱼类有四肢的配合,行动愈发快捷、方便。这也是一个很大的优势。另外,无颌类中有的是单鼻孔,有的是双鼻孔,鱼类在此基础上,扬长避短,形成了固定统一的双鼻孔,对呼吸非常有利。这些无疑都是鱼类取得领先地位的条件。

          最古老的鱼类叫盾皮鱼,顾名思义,它们身上也有一层坚硬似盾的甲骨,这说明它还没有完全脱离无颌类。这些披甲戴胄的鱼,同它们的后代比起来,模样显得有些怪异。即便是活化石拉蒂迈鱼,对一墙之隔的曾祖父母也感到非常陌生。但是,一想到它们是鱼类进化史上的急先锋,这些隔膜很快就消失了。别看盾皮鱼类还比较原始,它们中的一些成员也曾经在水中显赫一时,节甲鱼和沟鳞鱼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_^学海无涯…………………

恐龙之间有交流吗?

恐龙很可能既可以用言语交流也可以用眼神交流。雷克斯霸王龙等大型食肉恐龙通过大声吼叫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三角恐龙通过摇晃脑袋达到此目的。冠龙、副栉龙等常常利用头上中空状的头冠放大它们的咕哝声或咆哮声。在恐龙的交配、求偶和领土战争中,可能同时包含言语交流与眼神交流。科学家们认为,恐龙发出的声音各有特色,它们的音调有些细微的差别,像副栉龙就是如此。他们还认为,在不同情况下,恐龙会发出不同的吼叫声,这些吼叫声从低沉到高亢,用途各不相同。

恐龙是温血动物吗?

科学家们对恐龙是温血动物还是冷血动物这一问题各执一词。有些古生物学家认为,所有恐龙都是“温血动物”,它们和现代鸟类以及哺乳动物一样,体内新陈代谢很快。有些科学家认为,恐龙是“冷血动物”,与现代爬行动物有着极大的相似性。还有一些科学家认为,巨型恐龙的体积庞大,所以有着温热的身体,就和今天的一些海龟一样。也许有一部分恐龙属于温血动物 —— 问题是,我们很难找到确切的证据来证明恐龙体内的新陈代谢到底是怎样的。

^_^ 脑筋急转弯………………

一只老虎钻进了羊圈,可是没有吃羊,为什么?

上题答案:

力气。

Published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