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克洛原子反应堆

          位于非洲中部的加蓬共和国,有个风景非常美丽的地方 —— 奥克洛。但是,奥克洛的闻名于世,并不是由于它的风光,而是它那神秘莫测的原子反应堆。 

          1972 年 6 月,奥克洛的铀矿石运到了法国的一家工厂。法国科学家对这些铀矿石进行了严格的科学测定,发现这些铀矿中铀 235 的含量低到不足 0.3 %。而其他任何铀矿中铀 235 的含量理应是 0.73 %。这种奇特的现象引起了科学家们的高度重视和关注,运用多种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科学方法,努力寻找这些矿石中铀 235 含量偏低的原因。经过再三深入探讨和研究,科学家们十分惊奇地发现:这些铀矿石早已被燃烧过,早已被人用过。

          这一重大发现立即轰动了科技界。为了彻底查明事实真象,欧美一些国家的许多科学家纷纷前往奥克洛铀矿区,深入进行考察和研究。经过长时间的共同努力探索,断定是奥克洛有一个很古老的原子反应堆,又叫核反应堆。这个原子反应堆由 6 个区域的大约 500 吨铀矿石组成,它的输出功率只有 1000 千瓦左右。据科学家们考证,该矿成矿年代大约在 20 亿年前,原子反应堆在成矿后不久就开始运转,运转时间长达 50 万年之久。面对这个 20 亿年前的设计科学、结构合理、保存完整的原子反应堆,科学家们瞠目结舌、百思不解。这个原子反应堆究竟是谁设计、建造和遗留下来的呢?这是一个令全世界科学家都无法揭晓的特大奇谜。

          由于这个奇迹出现于奥克洛矿区,因此,科学家们把它称为“奥克洛之谜”。这个古老的原子反应堆是自然形成的吗?科学家们一致否定了这种可能性,因为自然界根本无法满足链式反应所具备的异常苛刻的技术条件。只有运用人工的科学方法使铀等重元素的原子核受中子轰击时,才能裂变成碎片,并再放出中子,这些中子再打入铀的原子核,再引起裂变 —— 连续不断的核反应(链式反应),当原子核发生裂变或骤变反应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原子反应堆是使铀等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裂变以取得原子能的装置。这种装置绝对不可能自然形成,只能按照严格的科学原理和程序,采用高度精密而先进的技术手段和设备,由科学家和专门技术工人来建造,只有用人工的方法使铀等通过链式反应或氢核通过热核反应聚合氨核的过程取得原子能。

          既然如此,这个原子反应堆的建造者是谁呢?据研究,早在 20 亿年以前,地球上还只有真核细胞的藻类,人类还没有出现。到新生代第四纪更新世早期(距今约 300 多万年前),才开始出现了早期的猿人。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人类才制造了第一颗原子弹。 1950 年,在美国爱达荷州荒漠中的一座实验室内,才第一次用原子能发电。 1954 年,苏联才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核电站。

          由此看来,距今 20 亿年前,在奥克洛建造的原子反应堆,绝对不会是地球上的人类,而只能是天外来客。一些科学家推测, 20 亿年前,外星人曾乘坐“原子动力宇宙飞船”来到地球上,选择了奥克洛这个地方建造了原子反应堆,以在原子裂变或聚变所释放的能量为能源动力。产生原子动力的主要设备是原子反应堆系统和发动机系统两大部分。反应堆是热源,介质在其中吸收裂变反应释出的能量使发动机作功而产生动力,为他们在地球上的活动提供能量。后来,他们离开了地球,返回了他们的故乡 —— 遥远的外星球,于是在地球上留下了这座极古老而又神秘的原子反应堆。

          原住在奥克洛附近的主要在芳族、巴普努族等。在他们中间,流传着这样的神话传说:在非常遥远的古代,整个世界漆黑一团,没有人类,也没有任何生物,大地一片荒凉。突然一个神仙从天而降,来到奥克洛地区,用矿石雕刻了两个石像,一男一女,“石像能放出耀眼的光芒”,使茫茫黑夜中出现了白昼。有一天,蓦然狂风怒吼,雷鸣电闪,两个石像变成了活生生的人,并且结成恩爱夫妻,生儿育女,他们的子孙后代,便成了当地部落的祖先。这个神话透露出了一点消息,那个“自天而降”的神仙,很可能就是外星人,而那个能放光耀眼光芒的石像,很可能就是受过原子辐射照射的某些介质被加热后所释放出的光。对此,也有人从另外一个角度进行解释。有人认为,地球上不只有一代人,在 20 亿年前,就曾有过一次高度发达的人类社会,由于相互仇视,发动核战争,人类毁灭了,但也留下了一些数量极小的遗物。而奥克洛原子反应堆,就是 20 亿年前的人类建造的。到底哪一种说法对呢?现在还不是做结论的时候,还有待于人们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_^历史话今天………………

           今天是8 月11 日。 1919 年的这一天,“钢铁大王”卡内基去世; 1999 年的这一天出现了 20 世纪最后一次日全食。 

          现在网上最流行的话题就是关于草根逆袭,有各种各样草根逆袭成功的例子,其中最成功的例子之一就是卡内基。当然,大家还可以举出像李嘉诚等逆袭成功的例子,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幼年时家境都特别贫穷,所以叫“草根逆袭”,中国古话讲“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些孩子从小就开始奋斗。

          卡内基是苏格兰人,小的时候家境还算不错,家里有几台织布机,能雇俩长工什么的,属于那种特别小的小业主。但是随着蒸汽机时代的到来、工业革命的到来,那些传统的手工业者纷纷破产,卡内基的家庭就是其中之一。卡内基也算是家道中落,最后全家被迫到美国来求生,和千千万万在那场工业革命中奋斗的人一样,做着最辛苦的工作,父亲织桌布,母亲缝鞋子,确实是苦极了。这种家道中落的人其实比一直贫穷还要惨,卡内基十二三岁就去工作了,因为家里实在是太穷了,全家人干了好几年都还不清到美国的船票钱。我就不具体讲他的人生了,很多人看过《卡内基传》,这是一本励志书,卡内基还特别爱说各种心灵鸡汤的话。最后我总结出来一点,就是全世界逆袭成功的草根,都特别爱搞心灵鸡汤,因为他们觉得应该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经验,教给大家应该如何去做,卡内基的心灵鸡汤我就不多说了。

          我在这儿要跟大家分享一点,就是很多时候大家都经历过那些事情,但是为什么有的人成功了,而有的人却一事无成?就是因为成功者跟别人有不一样的眼光,比如电报员有很多,同样做电报员,卡内基之所以能够成功,就是因为他和一般人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卡内基开始也是给人送电报,后来偷偷学会了发电报,通常电报员就是人家说什么就照样记录下来,然后发出去,或是收到电报后译出来,给人家送过去就完了,但卡内基比别人多了一样,他还要认真地看电报、学电报。你想那个时候电报多贵啊,一个字就好多钱,能接发电报的都是大商人、大企业家。当时卡内基正好住在匹兹堡,是邻近五大湖地区的一个重要港口,所以有很多大企业。卡内基一想,既然只有这些人才发得起电报,那他们发的电报的内容就值得关注,很多时候这些人就是用电报谈判,用电报说条件,用电报讨论,那电报的内容不就是最好的商业教科书吗?

          所以他跟别人不一样,别人光是记录电报、送电报,他要把所有的电报内容都认真、仔细地看,最后他居然就是从看这些电报中学会了商业帝国运作的技巧。这件事情很有意思,那么多的电报员,大家谁也没想到这一点,谁也不会通过看电报来学习商业运作,而他就是从电报当中学会了这些技巧。卡内基当时送电报的时候还非常穷,当时一个星期工资只有四美元,他也没钱去买书,于是就到处去看报纸。有一天他在报纸上看到一个消息,有一位上校非常慈善,他把自己家里的书都拿出来给穷孩子看,每个星期六这些孩子可以去借一本拿回家看。于是卡内基就每周去上校家借一本书,后来上校专门在自己家开了个图书馆,卡内基就经常去那儿看书。卡内基从来没上过学,但他就是靠看电报,看这种免费书,一点儿一点儿地积累,不断地学习,到最后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卡内基最终成为“钢铁大王”。美国当时最重要的三个大王就是“汽车大王”福特、“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和“钢铁大王”卡内基。他们也都很爱做慈善,洛克菲勒基金到今天依然是全世界最重要的慈善基金,包括我们中国有好几所医学院都是洛克菲勒基金建的。卡内基就是因为自己小时候没读过书,所以后来他成功以后特别爱捐建大学和图书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卡内基大学现在也是美国非常好的大学,是美国的重点名校,著名的李开复先生就是卡内基梅隆大学毕业的。他自己还捐建了很多图书馆,卡内基先是在他小时候去看免费书的那位上校家的原址上建了一个大型的图书馆,紧接着又在全世界捐建了三千五百个图书馆。他还捐了美国第一个大学退休教授基金。虽然卡内基自己没受过教育,但是他觉得大学教授很伟大,他们退休以后也应该有很好的待遇,所以就专门捐资成立了一个大学退休教授基金。后来他还捐了美国第一个钢铁工人退休基金,钢铁工人其实就是他的雇员,但是最后他把自己的公司卖了,把钱全部捐献出来给这些钢铁工人。

          卡内基的捐献比今天的比尔 · 盖茨还彻底,因为比尔 · 盖茨并没有把自己的微软公司卖掉,只是把挣来的钱都捐了。而卡内基最后是连公司都卖了,他把卡内基公司卖给了“金融大王”摩根,用所有的钱,帮他以前的钢铁工人建退休的基金,帮教授们建退休基金。更有意思的是,他还帮美国总统建了退休基金,因为美国总统那时候退休以后没有工资。很多总统在退休以后都穷困潦倒,有的总统退休以后连自己住的地方都没有,就只能住到自己孩子家里,卡内基就建了一个总统退休基金来帮助这些退休的总统。当然现在美国总统不需要了,因为他们已经有退休金了。所以卡内基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人,大家如果有机会还是应该去看看卡内基的书,虽然是心灵鸡汤,但还是非常有意思。卡内基生活的时代就是一个奔腾的年代,大家都靠奋斗靠努力取得了成功。那是一个大师辈出的年代,卡内基就是草根逆袭最成功的范例。

^_^ 讲东讲西讲东西………

卖身葬父换来佳人爱

《天仙配》的故事家喻户晓,为了追求名人效应,各地纷纷宣布自己这儿才是孝子之乡,即便七仙女再世,恐怕也会犯难了。

《天仙配》中的董永,以卖身葬父的孝心,感动了天女下凡,与之结为夫妻,为债主织锦顶债。当佣工期满,夫妻二人刚要双双还家过幸福生活的时候,最高统治者的化身——玉帝,强逼这对青年生离死别。

          这个民间神话故事,从汉代开始便有记载。以后,晋、唐、宋、明、清历代都有改编和补充。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有变文、杂剧、传奇、小曲、评话、弹词、地方戏等,无所不有。2000年来,故事传遍了大江南北的家家户户,其影响非常深远。董永的故事,歌颂了劳动人民,歌颂了男女自主的婚姻,反映了剥削者和被剥削者、压迫者和被压迫者之间的激烈阶级矛盾。历代统治者都想解释这个故事,纳入宣传封建道德规范。黄梅戏《天仙配》、川剧《槐荫记》都在传统剧本的基础上,从思想性和艺术性方面作了加工整理,使它成了戏曲百花中一朵娇艳的鲜花。

          这个董永,历史上是否真有其人,学术界的看法是不一致的。《辞海》编者认为董永是“文学故事人物”,并说:“其事始见于曹植《灵芝篇》,《搜神记》亦有记载,当为魏晋间流行故事。”

          赞成这个观点的人说,董永的故事越到后来越详细、具体,而且各种记载又不尽相同。譬如仙女织锦,有的说10日织百匹,有的说1月织300匹。这些歧异,显然是人们的编造,不是真人真事。

          有人指出,董永不仅是作为文学作品唐人《董永行孝变文》、明人《织锦记》、《百日缘》传奇等所描写的艺术典型人物,而且历史上确有其人。汉代刘向《孝子图》、唐代李翰《蒙求》、元代郭居业《二十四孝》、清代《历代孝子录编》及《中国人名大辞典》等都有记载。董永为汉代千乘人。汉代提倡孝道,统治阶级标榜“以孝治天下”,孝子董永卖身葬父便成了统治者极力表彰的典型。以后,历代统治者都把“孝”作为普遍遵循的道德规范,董永故事也就久传不衰。

          汉代刘向《孝子图》仅仅记载了故事的梗概。《孝子图》虽已失传,但唐初释道世撰《法苑珠林》和北宋《太平御览》两书中都有摘引,内容基本相同。这说明:这个故事在刘向所处的西汉末年便已流行。董永应为前汉或西汉人。

          东晋干宝《搜神记》记载这个故事,就比较丰满,情节、人物也有所发展,为以后各种文学艺术作品所汲取的创作案材。《搜神记》也说董永是汉代千乘人。汉之干乘县和千乘郡,都属青州管辖。《山东通志》、《博兴县志》都记载博兴县陈户镇旧有董永墓和董永祠。

          有人说,《太平御览》所引的《孝子图》,把董永写为前汉人,不像是刘向的口气,从而说董永是后汉或东汉人。

湖北《孝感县志》也记载着董永的故事,说董永是东汉末年人。东汉灵帝中平年间,山东青州黄巾起义,渤海地方骚动,董永和父亲从干乘迁至安陆(即今湖北省孝感市),靠为人佣耕生活。父死,贷富人裴氏钱安葬之,相约以身为奴偿还。孝感市内今建有董永公园和孝子祠。《中国人名大辞典》等也都是说董永为后汉人,并说董永从千乘先到汝南(今河南省汝南县),然后又到了安陆。据《汝南县志》记载,汝南县也有董永墓和董永祠。清代《古今孝子所见录》也说董永是东汉青州人。

          五代时蜀人杜光庭撰《录异记》,还记载了董永与仙女生了儿子。《中国人名大辞典》说董永之子名董仲,自幼灵异,数次书符镇妖。河南《汝宁府志》记载汝南县有仙女墓,为董仲思念母亲,追葬母亲衣冠之所。仙女生子故事,完全是虚构的神话传说,不可能实有其事。

          山东嘉祥县东汉武氏墓石刻,也有董永的石刻画。画面是:树下一鹿车,上有小罐,大约供田间饮水。一个老人坐于车上,左手执鸠杖,右手前伸,大概是招呼儿子休息。老人上方刻“永父”二字。其左为董永,右手执农具,回首望父亲。身旁刻“董永,千乘人也”。字上空中有一人,身穿花边衣,肩有翼,其袖作飞舞状,可能是仙女。

          武氏墓石刻也称武氏祠、武氏石室,是东汉武氏家族墓地。武氏是东汉末年的官僚地主家族,史无记载。据石阙铭文记载,武氏祠建于东汉桓、灵时期,始建于桓帝建和元年(147年),数10年落成,竣工至迟不晚于公元200年。黄巾起义开始于灵帝中乎元年(184年),晚于董永故事的产生。武氏墓石刻便否定了董永因避黄巾战乱而南迁汝南、安陆的说法。

据江苏《东台县志》记载,董永为东台西溪人。还说西溪镇之董永墓及其父墓并存。山东《鱼台县志》也记载,县西南30里有董永墓。清雍正年间山东《乐安县志》(今广饶县)则说,城西南15里太和庄外有董永墓,墓旁有董永祠,“子孙至今永祀不乏”。

          这么多的地方,都有董永的传说古迹,说明董永的故事自古以来就在全国各地流传,人们忘记了他的籍贯,而把他作为自己家乡的人。

          认为历史上真有其人的观点是,孝子董永卖身葬父实有其事,遇仙女及仙女生子则是人们的良好愿望,从而虚构了这些情节。我们不能以艺术典型的董永否定历史上的董永。同时指出,最早的董永故事是在山东及黄河流域传布。魏晋时代,北方人避乱南迁,这个故事随着流传到了长江流域。

^_^学海无涯…………………

地球为何像一颗洋葱?

因为地球由许许多多不同密度的岩石层组成,所以科学家们常常把它比作一颗洋葱。地球的外层是一层厚厚的地壳,由冰冷坚硬的岩石组成,海洋下方的地壳厚约 4 英里( 7 千米),大陆下方的地壳厚约 22 英里( 35 千米)。地壳 —— 我们生活的这一层 —— 包围着一层坚硬的岩石地表,也就是地幔顶部,又称岩石圈。地球绝大部分由地幔组成,地幔几乎延伸到地球中心。地核是地球的正中心,它有一个与月球差不多大的固态铁镍中心和一个熔化的外层(叫作外地核)。地球每向内 0.62 英里( 1 千米),温度大约上升 2.2 摄氏度,因此,它的中心温度高达 6093 摄氏度。

地球上有几大洲?

洲是地球上几块主要的陆地。大部分人认为,地球上有七大洲,它们分别是非洲、南极洲、亚洲、大洋洲、欧洲、北美洲和南美洲。然而,在欧洲和世界上的其他地区,因为老师们把北美洲和南美洲看作一个大洲即美洲,所以学生们学到的是六大洲。很多学生也同意地球上只有六大洲,但他们的理由不同:由于欧洲和亚洲属于一个固定的地质陆块,因此可看成一个大洲。这样的话,六大洲就是非洲、南极洲、大洋洲、欧亚大陆、北美洲和南美洲。

地球上存在两大洲几乎接壤的地方吗?

世界上有很多地方都是两大洲几近接壤之处。亚洲和北美洲之间只隔着太平洋和北冰洋之间的白令海峡,彼此相距 56 英里( 90 千米)。非洲和欧洲以直布罗陀海峡为界,只相隔 8 英里( 12.8 千米),直布罗陀海峡使得大西洋和地中海相连,又使得西班牙和摩洛哥隔海相望。土耳其的博斯普鲁斯海峡把欧洲和亚洲分开,它们之间的距离约为半英里( 0.80 千米),伊斯坦布尔的博斯普鲁斯大桥又把两大洲连在一起。 2005 年 5 月,网球明星维纳斯 · 威廉姆斯在大桥上举办了一场表演赛,成为唯一横跨两大洲的比赛。地球上有七个大洲:( 1 )北美洲,( 2 )南美洲,( 3 )欧洲,( 4 )亚洲,( 5 )非洲,( 6 )大洋洲,( 7 )南极洲。

^_^ 脑筋急转弯………………

我一觉醒来,发现外边天全黑了,时间却是中午 12 点,这可能吗?

上题答案:

当然是活到死的时候啦!

Published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