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洋中的古大陆

          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与众不同的世界地图。

          在这幅地图上,澳大利亚北移,与日本列岛、东南亚相连在一起,非洲大陆的一部分分离出来,印度洋中岛屿密布,南加里弗尼亚脱离美洲大陆,成为孤岛,地中海中“长统靴”状的意大利半岛消逝得无影无踪 …… 这是美国宇航局于 1976 年发射的“激光地球力学卫星”运载的文字材料,对 840 万年以后的地球状况作出的“答案”。

          无独有偶,当人类对古老的往昔进行考察时,竟意外地“发现”地球上曾经存在过雷姆里亚大陆。关于雷姆里亚大陆的大胆假设由来已久,而且近乎神奇。早在 19 世纪后半叶,地质学家们就开始探讨非洲南部与印度半岛之间是否存在过“地桥”——雷姆里亚大陆的问题。特殊哺乳类动物生息的马达加斯加岛、巨大陆龟生活的阿尔达布拉群岛、塞舌尔群岛、马尔代夫群岛、拉克代夫群岛等等,从非洲南部一直延续到印度半岛南端之间。

          据此,地质学家们推测,这些岛屿莫非是古大陆的残余?奥地利史前地理学家梅尔希奥尔 · 纽马伊亚,在其 1887 年出版的著作《古代大陆》中,描绘了侏罗纪(爬虫类时代中叶)的世界地图,在这张地图上,“巴西 · 埃塞俄比亚大陆”的角落,延伸到“印度 · 马达加斯加半岛”。这表明印度与马达加斯加曾是一个相互联结的整体。奥地利地质学家爱德华 · 杜斯认为,古生代(鱼和无脊椎动物的时代)南半球存在过一个广袤的“贡达瓦纳大陆”,而北半球则存在过“北阿特兰提斯大陆”和“安格拉大陆”,他的论点发表在 1880 年出版的《地球表面》一书中。    德国生物学家思勒斯特 · 海因里希 · 赫凯尔发现,一种栗鼠与猿杂交的动物“雷姆尔”,原来生活在马达加斯加,但在远隔大洋的非洲、印度、马来半岛也能见到。

          据此,他断定,马达加斯加与印度之间的“地桥”直到新生代(哺乳类动物的时代)依然存在,而且,他还认为沉没的大陆很可能就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英国动物学家菲力浦 · 斯科雷特在赫凯尔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议将这个消逝的“地桥”命名为“雷姆里亚”。德国地球物理学家、气象学家阿尔弗雷德 · 威格纳( 1880—1930 ),在 1912 年提出了著名的大陆“漂移说”。他认为大陆和海洋分别由质地不同的花岗岩和玄武岩构成,因此在很长一段地质年代里,大陆一直在海洋上漂移,不断发生分离、结合,从而形成今天地球表面陆地与海洋的分布状况。威格纳认为,在古生代,大陆是一个整体,名叫“潘加阿大陆”,中生代(恐龙时代)发生漂移,新生代第四纪冰川来临时,发生分裂。假如威格纳的论点成立的话,那么分离的陆地之间分布着不同的生物也就不难理解了,“地桥”——雷姆里亚大陆根本就不可能存在了。然而,文献资料和神话故事对消逝大陆的描绘,却令人深信不疑。

          公元前 1 世纪的希腊历史学家提奥多罗斯,记载了一个名叫伊安比罗斯的商人,漂泊到南方大洋中一块陆地上的奇特而又曲折的经历。这个商人途经阿拉伯,前往“香料之国”。不料,途中被海盗抓去,带到埃塞俄比亚,他与另外一个囚徒偷偷地准备了 6 个月的干粮,驾着轻舟逃离虎口,向南行进,在海上漂流 4 个月后,被海风吹到一座岛上。这座岛周长约 900 公里,气候四季如秋。居民的体形奇特,但并不丑陋,他们性格敦厚,知识丰富,精通占星术,使用独特的拼音字母,在圆柱上写有文字,人均寿命达 150 岁,无贫富差别,男女平等。岛上生长着一种苇草,果实可以吃,还有温泉、冷泉,赋予人类健康和长寿,岛的周围海中有 7 座小岛,亦有居民居住。这个商人在岛上生活了 7 年,最后辗转印度、波斯(今伊朗)返回希腊。

          这则故事自然会使人联想到柏拉图笔下的“乐园”——阿特兰提斯,同时,也使人联想到英国作家丹尼尔 · 笛福在《鲁滨逊漂流记》中描写的鲁滨逊的奇特经历,可以食用的苇实可能指的就是稻米。提奥多罗斯还记载了东方理想国 —— 潘海伊亚。这是一个与阿拉伯进行香料和药品交易的国度,有 7 座城市,最大的是帕拉那。城中有一座富丽堂皇的大神庙,景致优美,树木、草地、花园、水流融为一体,相映成趣,可爱的小鸟啁啾鸣叫,大象、狮子、豹等动物一应俱全。居民都喜爱武术,普遍使用两轮马拉的战车。居民分为三个阶层,即祭司与手工业者、农夫、士兵与牧民,祭司权势炙人,生活奢华。每年岛民选出三人共同治理国家,实行“三头政治”。居民个人拥有的财产通常是房屋和庭院。一般居民普遍穿羊毛衣服,男女均配戴黄金饰品,贵重金属矿产丰富,但不准携带出境。

          阿拉伯地理学家们认为岛的周长将近 5000 公里。据 4000 年前的埃及王国时期纸草文献记载,漂泊到岛上的船员们,在世外桃源般的岛上开始生活后,这座岛屿的统治者 —— 大蛇便出来劝告道:“这座岛屿不久即将沉没。”希腊人从远古时代起,一直称呼传说中消逝的大陆居民为“普利塞利里特人”,据说这个大陆气候宜人,土地肥沃,人丁兴旺,后来因为触犯神灵而沉入大洋底部。斯特拉波、普利里乌斯等古希腊、罗马学者,均写过东方大洋中的大岛“塔普罗巴赖”的事情。古代泰米尔族历史学家们对自己祖先的发祥地进行考察坚信,在遥远的古代,祖先们生活在位于赤道附近一块名叫“纳瓦拉姆”大岛的南部,大陆的首都“南马德拉”后来沉入印度洋海底。

          泰米尔族使用的语言是泰米尔语,迄今在印度次大陆南端马德拉斯邦、斯里兰卡等地仍在使用。这种语言是南亚德拉维亚语系中,远古时期最为发达的一种书面语。这一系列的文献记载和神话传说都说明印度洋中,曾经存在过一个鲜为人知的“雷姆里亚大陆”。最近,前苏联语言学博士、地理学会员亚历山大 · 孔德拉特夫在其著作《三个大陆的秘密》中,从语言学角度探讨了南亚德拉维达语系与雷姆里亚大陆的关系。通过将印度文明中代表性的遗址摩亨佐 · 达罗、哈拉帕出土的印章和护符中的象形文字输入电脑,与其它地区的语言进行比较后发现,它们吸收了苏美尔人的语言,与德拉维达语最为接近。因此他认为印度文明与苏美尔文明起源于同一个文明,而这个更为古老的文明已伴随着雷姆里亚大陆的消逝而烟消云散。尽管雷姆里亚这一名称在 19 世纪即已出现,但是对印度洋的正式调查则始于 20 世纪 60 年代。 

          1968 年,美国斯库里普斯海洋研究所对印度洋中央海岭,进行了科学调查,发现大西洋底有四条南北走向的大海岭,其中两条大海岭今天仍在不断增大。活跃的海岭与不活跃的海岭为何能同在一个大洋底部呢?至今仍无法解开其中的奥秘。马达加斯加岛、塞舌尔群岛,以及澳大利亚西部的布罗肯海岭作为古大陆的一部分,是怎样从周围的大陆中分离开来的呢?这还是一个令人难以解释的谜。

          科学调查结果表明,对印度洋底部地形最为复杂的西北部马斯卡林海域进行钻孔地质调查,发现这一带海底下沉了一千几百米。这是在数千万年的地质年代里发生的。根据板块结构理论,喜马拉雅山与印度洋是由于共同的成因形成的,由于印度板块向正北方向移动约 5000 公里,与亚洲板块相撞,形成巨大的喜马拉雅山。那么,在这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变革中,雷姆里亚大陆沉浮如何呢?据考察,这个变动发生的年代至少可以追溯到 4500 万年前。最新调查结果表明,印度洋海底地壳活动频繁,有些部分持续下沉,有些部分在不断增长。这些缓慢不断的变化是否可以作为雷姆里亚大陆曾经存在的一个有力证据呢?

^_^历史话今天………………

           今天是8 月8 日。今天是全中国人民都记忆犹新的大吉大利的日子, 2008 年 8 月 8 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再有就是 1961 年这一天,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去世。

          1961 年的这一天,梅兰芳去世。京剧曾经出现过那么多名角儿,在全国人民中知名度最高、在世界上影响最大的,就是梅兰芳。

          刚才还有人问我:“京剧的生旦净末丑那么多行当中的那么多名角,为什么梅兰芳的名声最大?”我觉得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在京剧中最难唱的就是旦角。过去京剧都是男人来唱,男人唱武生,男人唱老生、小生,还不是太难。最难的就是男人唱旦角,因为这不光是需要功夫,还需要有很多的天赋,如果没有天赋你再练也不行。所以京剧中最难的行当就是男人来唱旦角,“四大名旦”就比其他行当的名声要大,梅兰芳就排在“四大名旦”之首。上面我讲过,除了世界上公认的两大专业表演体系,我们中国还提出来了第三大表演体系 —— 梅派。梅兰芳第一次让全世界看到了京剧,还让全世界看到了男人如何去演女人,所以当时梅兰芳出国演出,去美国也好、苏联也好,都非常轰动。

          梅兰芳还有很多流传下来的爱国故事,有不少故事在陈凯歌导演的电影中都讲到了。在抗战期间,梅兰芳曾蓄须明志,坚决不给日本人演戏,坚决不上台。不上台当然就没收入了。大家知道梅兰芳登台唱一次戏挣多少钱吗?当时京剧演员的大名角,比今天最大的明星还厉害,因为今天人们的选择比较多,大家可以去看电影,可以去看电视剧,可以去听音乐会,那时候没有别的,就是听京剧。梅老板在最高峰的时候,唱一场戏要几百大洋,几百大洋是什么概念?当时的北京四合院值两千大洋,在北京的四合院就是花两千大洋买的。几百大洋唱一场,唱几场就能买一个四合院,今天北京的四合院什么价位,今天中国最高唱酬的上台唱十年都不一定能买得起一个四合院。唱几场能买一个四合院的,在今天全世界估计只有美国歌手 LadyGaga 能做到, LadyGaga 出场唱三场,差不多能在北京买一个四合院。

          梅兰芳当时的收入是非常高的,每唱一场差不多就能买一辆汽车,但是他把挣的钱都存到香港去了,结果抗战的时候,日本人把他香港的账号给冻结了。梅家当初是非常奢华的,奢华到什么程度呢?梅家始终保持着流水席的传统,就是梅家大门开着,天天开桌,什么票友进来,认识、不认识的都没关系,进来一亮嗓子,坐下来您吃饭。到后来,梅家开始衰落了,最后逼到没办法就去卖画。梅兰芳的画画得很好,于是就开始在上海卖画,大家都去买他的画,当时特别轰动。结果又被汉奸们进来封了馆,汉奸们又在画上写上什么汪主席订、周部长订、陈副主席订、冈村宁次订等。梅兰芳一看,我本来想把画卖给中国人,结果那些画全被汉奸、日本人订走了,梅兰芳愤而拿起裁纸刀,把他所有的画全部都裁得粉碎。这表现出了一个艺术家的铮铮铁骨。当然新中国成立后梅兰芳先生获得了崇高的荣誉,也是实至名归。在这里纪念梅兰芳,梅先生、梅老板!

^_^ 讲东讲西讲东西………

哭倒了长城哭不回丈夫——孟姜女

          被一代奇女子寄予了如此深情的男人究竟是谁呢?坚贞的爱情,凄美的传说,二千年尘烟吹尽,神话般的男主人公终于面目凸显。

正月里来是新春,家家户户点红灯。

别家丈夫团圆聚,孟姜女丈夫造长城。

          这首在江南地区流传的《唱春调》,说的是孟姜女万里寻夫哭崩长城的故事。这一故事在我国民间广为流传,家喻户晓。它与《牛郎织女》、《白蛇传》和《梁山伯与祝英台》并列为我国的四大民间传说。

          相传孟姜女为秦始皇时人,因丈夫范喜良被迫修筑长城,便万里送寒衣,哭于城下,城为之崩裂,而丈夫尸骨被发现,后投海而死。反映了民间传说中忠于爱情、反抗暴政的妇女形象。孟姜女故事最早见之于唐代的《同贤记》。《同贤记》说,燕人杞良“避始皇筑长城之役,逃入孟超后园;孟超女仲姿(孟姜女)浴于池中,仰见之,请为其妻。……夫妻礼毕,良回作所,主典怒其逃走,打杀之,筑城内。仲姿既知,往向城哭。死人白骨交横,不能辨认,乃刺指血滴白骨,沥至良骸,血径流入,便收归葬之。”

          一般认为,孟姜女故事可能是由《左传》所载春秋时“杞梁妻”哭夫崩城故事附会而成,后来经过说唱、故事、戏剧、歌曲等多种文艺形式而广为流传于民间。

          孟姜女故事由原来的春秋时的杞梁妻逐渐演变,到了隋唐以前,急遽转变为孟仲姿哭倒埋夫尸的万里长城的传说,以至发展到后来的孟姜女面对面与秦始皇作斗争,投水而死的情节,集中地反映了封建社会地主统治阶级的暴虐,以及劳动人民对统治阶级残酷的奴役劳动的不满与反抗。这正是故事流传久长,广泛深入人心的一个重要原因。

          由于孟姜女故事流传久远,它的内容情节,真是众说纷纭,变化之大,达到了惊人的地步。孟姜女的名字,有杞梁妻、孟姜、孟姿、孟仲姿诸说;杞梁的名字,有杞良、范良、犯良、范杞梁、万杞良、范喜良、万喜良、范希郎、范士郎诸说;孟姜女的生地,有长清、安肃、同官、泗州、武州、乍浦、华亭、江宁诸说;她的死地,有益都、同官、澧州、潼关、山海关、绥中、东海、鸭绿江诸说;她的死法,有哭死、力竭而死、城墙压死、投水、跳海、触石、腾云、投火化烟,以及寿至99诸说;她哭倒城的长度,有5丈、二三里、3000余丈、800里、万里、10万里诸说;她哭崩的城,有杞城、莒城、长城、穆陵关、潼关、山海关、韩城、绥中、长安诸说;她寻夫的路线,有渡浍河而北行、出秦岭而西北行、经泗州至长城、经镇江到山海关、经把城关到潼关诸说。实在莫衷一是。

撇开这些枝节问题不谈,在涉及到孟姜女故事的来源和原型这个主要问题上,学术界也存在着较大的分歧。

          在我国学术界,对孟姜女故事最有研究的,当首推顾颉刚先生,他不仅是著名的历史学家,而且对民间文学,特别是孟姜女故事,有着卓越的研究成果。有人说,顾先生是“孟姜女学”的创始人。这是符合实际的。他的《孟姜女故事研究》一文的发表,距今已有半个世纪,仍不失为研究孟姜女故事的重要论著。

          顾先生以为,“孟美女即《左传》上的杞梁之妻。”《左传》襄公二十三年传说:春秋时齐侯(庄公)攻打莒国,杞梁为先锋,被打死了。齐侯归还时。在城郊遇到杞梁之妻,向她吊唁,她不以为然,说道:“若杞梁有罪,也不必吊;倘若无罪,他还有家咧。我不应在郊外受吊。”齐侯于是便到他家吊唁了。这是公元前550年的事。顾先生的论据是:孟姜女夫名与《左传》中男主人公名字相合;女主人公向城哭夫,最早也见之于《左传》。

          不少学者同意顾先生的论点。也有些研究者怀疑顾先生关于唐代以来孟姜女故事是由春秋时代杞梁故事嬗变而来的判断。

日本学者饭仓照平在《关于孟姜女》一文中指出:“杞梁妻的传说与孟姜女故事不同,后者是在六朝与唐之间才最终形成的。六朝在道佛教影响下产生的志怪小说对孟姜女的故事有很大的影响。”苏联学者鲍.李福清在1961年出版的《万里长城的传说与中国民间文学的体裁问题》一书中指出:“顾颉刚先生关于孟姜女传说起源于古籍资料,这一结论是不能令人同意的。”“孟姜女的传说事实上是民间产生的,后来才笔之于书,而由于各种具体的历史条件,它的情节才发生了变化。可以认为,孟姜女传说与武士杞梁之妻的传说无关。”

          中国学者路工也认为,杞梁妻和孟姜女这两个传说在内容上根本不同,其主人公也有许多差异。

          不过,民间文学专家钟敬文先生却认为:“有些孟姜女故事研究者,颇怀疑顾先生关于唐代以来孟姜女故事是由春秋时代的杞梁妻故事嬗变而来的判断。关于这点,我倒是同意顾先生的结论的。理由,说起来话长,只好待将来有机会时再论述。两个月前(即1981年10月),见到来我国访问的苏联汉学家李福清博士,我告诉他关于顾先生论断的我的看法。他说他写作那篇孟姜女论文时,年纪很轻(现在也不过49岁),意思是对问题考虑可能不够周全。看来,他并不坚持他早年的意见。”

孟姜女故事在我国流传了2000多年。它是我国民间文学的珍品,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视,值得我们从多方面对它作更加深入的研究。

^_^学海无涯…………………

谁是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女性?

苏联宇航员瓦莲京娜 · 弗拉基米罗夫娜 · 捷列什科娃( Valentina V . Tereshkova-Nikolaeva )是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女性。 1963 年 6 月 16 日,“东方”六号宇宙飞船发射升空,瓦莲京娜乘坐这艘飞船,完成了为期三天的飞行,共绕地球 48 周。虽然她没有接受什么宇航员训练,但她是一名专业伞兵。 20 年以后,美国也将一名女性送入太空: 1983 年 6 月 18 日,宇航员莎莉 · 赖德( Sally K . Ride )乘坐“挑战者号”航天飞机执行 STS-7 任务。

谁是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 

1969 年 7 月 20 日,尼尔 · 阿姆斯特朗成为历史上首位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他说:“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他当时乘坐的是“阿波罗号”登月飞行器。

动物什么时候被送上了太空? 

1957 年,一只名为莱卡的雌性小狗,乘坐苏联人造卫星“伴侣 2 号”成功升空,成为第一只进入太空的动物。莱卡被放在太空舱内的加压室中,太空舱重 1103 磅( 500 千克),但它进入轨道几天后就死了。1958 年 12 月 12 日,在代号为“朱庇特”的飞行任务中,美国把一只名为“老可靠”的松鼠猴送入了太空,但它在地面回收过程中不幸溺亡。一年之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在另一次“朱庇特”飞行任务中把两只母猴送入了太空,它们都顺利地返回了地球。

^_^ 脑筋急转弯………………

什么动物最喜欢停电?

上题答案:

那是生产线上的汽车,还没下线呢!

Published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