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圈“贫富差距”:1%的学者占据21%的引用量

前 1% 的精英学者影响力越来越大,2015 年总计论文被引数中,有超过五分之一来自这前 1%。 

论文引用是科学家影响力的重要指标,而这种影响力的不平等正在加剧。一项最新研究发现,从 2000 年到 2015 年,前 1% 的顶尖科学家所占据的被引数份额从 14% 上升到 21%。如果按经济学界评估国家内部贫富差距的方式,计算论文被引数的基尼系数,那么学术界早就达到“贫富差距极大”,并且这一趋势还在恶化。

该研究 2 月 16 日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发表。该研究还发现,在研究覆盖的时间段内,顶尖科学家的地理分布发生了变化——欧洲和大洋洲的顶尖科学家正在增加,而美国的份额减少。

学术圈的“贫富差距”

科学界的“马太效应”已经得到过充分的描述:大牛能得到更多的经费、更多的研究资源,让他们进一步和同行拉开差距,最终导致强者越强、弱者越弱。这项最新研究则探索了这种效应在被引数当中的体现。

两名丹麦研究者从科睿唯安(Clarivate)的 Web of Science(简称 WoS)中提取了 2000~2015 年间 400 多万名作者发表的将近 2600 万篇论文,覆盖医学与健康、生命科学和农业科学中的 118 个学科。物理和天文学被排除在外,因为这些学科中出现的超大规模合作项目(如大型强子对撞机[LHC])催生了一批“超级论文”,其被引数和合作者数量都“高得不正常”。

研究作者筛选出样本中发表了 5 篇或以上论文的作者。接下来,他们计算每位作者的学科领域归一化被引分数(field-normalized citation scores,简称ncs),用作者的每篇论文平均被引数除以该学科同年发表的论文的平均被引数。他们还针对引用通胀(citation inflation)进行了修正。最终,他们计算出数据库中每位作者的累计引用影响力(cumulative citation impact)。

根据计算,从 2000 年到 2015 年,前 1% 的作者总被引数占比从 14% 上升到 21%。换言之,2015 年所有被引用的论文中,有超过五分之一来自顶尖的 1% 的科学家。

研究作者还使用基尼系数计算了学术圈的被引数差距。基尼系数通常被用于表示国家贫富差距,数值为 0 到 1。研究作者计算,2000~2015 年间被引数的基尼系数从 0.65 升到了 0.70。根据联合国发展署的定义和世界银行数据,学术圈在这期间始终属于“贫富差距极大”(基尼系数 >0.6),其不平等程度甚至超过了任何一个真实国家。

大规模合作加剧不平等?

研究作者指出,顶尖作者被引数占比的增长在 2011 年之后尤其显著,这种趋势与科研合作的大幅增加重合。最近十年间,物理学和天文学中就出现了大量的超大规模合作项目,如果加上这两个学科的数据,前 1% 作者的被引数占比甚至还会更高。

研究共同作者、丹麦奥胡斯大学(Aarhus University)政治科学系资深研究员 Jens Peter Andersen 接受化学世界(Chemistry World)采访说:“和过去相比,如今精英科学家(共同)署名的论文更多了,平均每篇论文的合作者数量也更多了。另外,和其他科学家相比,精英科学家的合作者数量要大得多。一种解释就是,一个‘普通’研究者可能会和五个合作者一同发表两三篇论文,而‘精英’研究者能发表五倍数量的论文,因为他们拥有更庞大的合作网络。你也可以说他们更擅长放权管理其他的研究者。通过和多个研究团队合作,‘精英’科学家能够将论文撰写、数据收集和分析等工作分配给更大的团队,从而增加自身的产出。”

研究还发现,2000~2015 年,前 1% 的精英科学家越来越多地聚集在欧洲和大洋洲的高水平院校,而美国的精英科学家份额减少。

科研“临时工”何去何从

研究作者们指出:“对于引用越来越集中的现象,我们应当在科学界职业轨迹变化的背景下进行理解。如今,科学家越来越多地加入到支持其他人研究项目的事业中,而不是长期发展自己的研究,并活跃产出论文。实际上,近来的研究揭示了全世界范围内‘科研临时工’(transient scientists)比例的增加,这些科学家学术生涯较短,论文产出也较低。”

如果将这些只发过一两篇论文的“临时工”也纳入统计,他们将进一步稀释普通科学家的被引数占比,让前 1% 的科学家被引数占比进一步增加。由于研究仅将累计发表 5 篇或以上论文的作者纳入统计,研究结论仍然属于保守估计。

对于科学家和科学的发展,这种不断强化的不平等将造成怎样的影响?“影响力的拥有者和缺失者之间的鸿沟不断加大,这是否正在抑制不同的思想、范式、理论和方法之间的创造性竞争,减少科学领域拓展新方向的机会?又或者,这种影响力集中的趋势其实是智力劳动市场过度拥挤的体现,实际上我们可以快速削减大量的科学家,而不会减慢科学进步的脚步?解答这些问题将有助于提升科学系统的效率,以便更高效地利用全球人才,”研究作者总结。

^_^历史话今天………………

         来到了 3 月23 日。 1938 年,抗战中最重要的前期战役之一 —— 台儿庄大战开始了。 1998 年的这一天,《泰坦尼克号》荣获十一项奥斯卡奖。

《泰坦尼克号》如雷贯耳,是每个从小看电影长大的人记忆最深的饕餮盛宴之一。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电影,有的喜欢艺术片,有的喜欢商业片,但是无论如何每个人都喜欢这种大制作,不但咱们喜欢看,美国人也喜欢看。《泰坦尼克号》是电影制作史上跨时代的大片,投入巨大,最终投入达到两亿美元,获得了十一项奥斯卡奖,平了《宾虚》的纪录。《泰坦尼克号》当年把所有奖都拿了,真是实至名归。从事电影制作的人,可以从头到尾学习每一个环节。《泰坦尼克号》从编剧开始就是教科书式的范本,从摄影、美术,到电脑特技,每一项都是范本。首先从编剧开始,这是一个真实的事件,不是一个凭空编的故事,而且以前还拍过电影,叫《冰海沉船》。对于真实的事件,就不能编得太厉害。在已经拍过电影的基础上再拍一版,你应该怎么做?

          导演詹姆斯 · 卡梅隆是美国历史上的传奇大导演。《泰坦尼克号》创下了获奖和票房的世界纪录,除了他自己无人能破,最终还是他自己十多年后又拍了《阿凡达》,破了《泰坦尼克号》的纪录。詹姆斯 · 卡梅隆在好莱坞是一个特立独行的大导演,他和斯皮尔伯格等大导演还不太一样,他还拍过《真实的谎言》,拍得也很动人,不太像好莱坞传统的电影。当他开始做这种大片的时候,他的勇气和魄力是很少见的。

          我后来在美国认识一个老太太,她说她是詹姆斯 · 卡梅隆的 Life Strategist—— 人生战略规划师。美国人真逗,还有这么一个职业。我猜只有特别有钱的人才雇得起这种人,像我们就不用人生战略规划师,自己规划明天的饭、规划明年的工作能不能找到就行了。老太太说,当《泰坦尼克号》预算不够的时候,就是我,我鼓励詹姆斯 · 卡梅隆说,现在是你人生拼搏的时候,应该拼搏,不能向后退。当然美国人是很能吹牛的民族,永远说自己是最好的,去找工作的时候,进门就说,您找对人了,我就是最合适的那位。

          但《泰坦尼克号》实际上的确是超支了,对于美国的电影保险制度,超支是一件非常严重的事情,最后詹姆斯 · 卡梅隆放弃自己的酬金, 800 万美元的导演费不要了。李安导演也曾经做过这样的壮举,因为《卧虎藏龙》投资也很大,李安导演也放弃了酬金。但是李安和詹姆斯 · 卡梅隆放弃后都获得了巨大的收益,因为这种获得巨大收益的电影,你放弃酬金,获得的是股权、分红权。李安导演《卧虎藏龙》分红分了几千万美元。詹姆斯 · 卡梅隆导演更厉害,他放弃了 800 万美元的酬金之后,由于电影大卖,他得到了 1.2 亿美元的分红,简直太厉害了。只有像詹姆斯 · 卡梅隆这样的大导演,才勇于做这样破天荒的大事情。《泰坦尼克号》刚上映的时候很危险,像这种电影在美国上映,上档第一星期一定要过亿美元,第一星期不过亿,电影基本上是死定了。因为第一星期是很重要的,占相当的比例,然后第二星期才能慢慢来。第一星期能过亿,票房差不多能达五六亿美元就不错了。结果《泰坦尼克号》上映第一星期票房才 2600 万美元,当时所有人都晕了,投了那么多钱下去,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投了最多的钱在里面,由于不敢再去赌发行,就把版权卖给了派拉蒙公司,派拉蒙公司也是赌,所以两家公司一起赌。结果第一星期 2600 万美金,意味着基本上电影过不了亿了。这之前曾经有过大片死去的先例。大家说完了,这么多钱打水漂了。《泰坦尼克号》里面没有大明星,只有顶级大导演才敢于这样做。开始的时候,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还是希望用大明星,但是詹姆斯 · 卡梅隆说,我不用大明星,我就要用莱昂纳多 · 迪卡普里奥(Leonardo DiCaprio )。莱昂纳多 · 迪卡普里奥做童星的时候是挺有名的,但是当时在成年演员里他相当于一个新人,凯特 · 温斯莱特当时更是新人。电影是有规律的,电影工业是有配比的,这么大投资的电影,差不多也要用到 5000 万美元的 Cast (阵容),才能跟整个市场匹配起来。但卡梅隆这种导演是谁也说服不了的,在好莱坞虽然不是以导演为中心,但是他自己同时又当制片人,所以谁也不能说服他。他说我就要用新人,因为我觉得这俩人最合适,最后就一赌。但是进入第二星期 6000 万美元,第三星期 7000 万美元,第四星期 1 亿美金。这个电影创下在北美上映的票房纪录,连续上映 281 天,迄今没有人能破,一部电影最多上映 6 个星期就算不错了,能上映两个月的电影就太厉害了,而这个电影连续上映 281 天,创下全球 18 亿美元的无与伦比的纪录。

          中国还为这个纪录做了小小的贡献,当时《泰坦尼克号》在中国是3.6 亿人民币的票房。这跟今天的《泰囧》还是不能比,但大家要知道在1998 年的时候,那是一个怎样的纪录。那之前, 1995 年《阳光灿烂的日子》创下 5000 万人民币的票房,保持了好几年。 1998 年 3.6 亿,当时中国感觉周围的人没有谁没看过似的,上海一个少年还创下了连看 14 次的纪录。这个 3.6 亿的票房纪录,在中国保持了十年才被后来的《变形金刚》给打破。紧接着《阿凡达》一来,获得 13.6 亿人民币的票房,纪录一直保持到今天。《泰囧》追到接近 13 亿人民币,没有追上。当时发财发到大家都已经不知道怎么数钱好了。票房在美国只占到一部电影收入总数的四分之一,不像我们票房就是全部,因为我们的电影 DVD 经常被盗版,我们电视台买电影花的钱很低很低,几百万人民币,上千万已经很少了。但是美国一部电影票房占四分之一, DVD 的出租跟出售占一半,电视台占四分之一,电视台最后总要播放广告,也会给分红。除去当时 18 亿美元的票房,光 DVD 就卖了 1 亿张。中国一张电影票好几十块钱, DVD 几块钱,因为都是盗版。美国一张电影票,八九美元,最贵的时候 10 美元、 11 美元,而一张 DVD 卖 48.99 美元,卖上三个月之后,才终于降到 29.99 美元,在48.99 美元和 29.99 美元咱们取一个中间数,差不多就是 36 美元, 1 亿张DVD 就是 36 亿美元,再加上两三美元一天的租赁费,以及电视台来引进版权,所以最终的总收入是 70 亿 ~80 亿美元。我们全国的票房平均每年以30% 的速度暴涨, 2012 年涨到了一百几十亿元人民币,就算 20 亿美元。中国已经具有很大规模的电影工业了,排世界第二,其他的国家还没有中国多。一部电影七八十亿,实际上是超越了世界上除了美国以外所有国家电影工业一年的所得。这简直是电影史上的奇迹。有一次我看香港电视台,他们请嘉宾上台演 Jack (杰克)和 Rose (罗斯)站在船头那个经典的动作,结果嘉宾刚做好这姿势,前面有一个人咳嗽一下跑过去了。主持人说,这人谁啊?怎么跑上来了?编导就回答说我们是演枪版的,盗版里面不是总有人在前面跑来跑去嘛,这个人就是专门演这个角色的。还有一个细节很有意思,就是电影里很动人的一段, Jack 给 Rose 画像,然后两人产生了感情。大家知道画画的肯定是个替身,这个替身就是卡梅隆导演本人,而且更有趣的是卡梅隆导演是个左撇子,所以他实际上是用左手画的,但最后拿一个镜子去拍,所以电影里看到的就变成了右手,代替 Jack 的手,这个非常有意思,可见卡梅隆大导演也是多才多艺。

^_^ 讲东讲西讲东西……..

世界最轻量级的双胞胎

1931年8月16日,英格兰陂得波罗的麦考利医生接生了一对名副其实的微型双胞胎姐妹。这对姐妹可以说是世界最轻量级的双胞胎,姐姐玛丽仅453.6克;妹妹玛格利特稍重一些,也不过538.7克,二人加起来只有992.3克。姐姐俩的母亲是弗洛伦斯.斯廷逊夫人。

如今,玛格利特已成了M.J.哈斯特夫人。

大肥婆

来自澳洲的消息说;一位体重330公斤(726磅)的妇人,因断腿需要送往医院治疗。但由于她的身体过于庞大,必须把她的房屋的大门部分凿开。

医务人员在8名邻居的帮助下,才能用木板,把她从家里抬走。这位妇女,进入医院,只好躺在医院地板的褥垫上休息,因为医院里没有她适用的病床。

据说这个庞然大物很少走出家门口,她的丈夫只有50多公斤(110磅),警方因担心她与丈夫在家庭争执时打架,不得不经常对他们进行家访。

最富态的肥女

世界上最富态的女性是美国的佩茜.P.华盛顿夫人(1926年出生于路易斯安那州),1972年10月9日在医院去世。病史卡上记录着她的体重为362.8公斤,身高1.82米。据熟悉佩茜的人说,佩茜夫人顶峰时期的体重约399.1公斤。

^_^学海无涯…………………

为什么有些人长雀斑?

皮肤和眼睛颜色较浅的人长雀斑的可能性更大,这是因为他们皮肤中的黑色素含量较低,黑色素是皮肤中的一种化学物质,能反射和吸收紫外线,防止皮肤被太阳晒伤。他们没有晒黑,反而长出了雀斑。有些人脸上的雀斑在冬天几乎完全褪去,到了夏天又重新长出来,这期间他更有可能晒伤。防晒油能保护每个人(不管长没长雀斑)免受太阳光的伤害。皮肤白皙的孩子更容易长雀斑。

人体如何降温?

人体的 300 万个汗腺可使体温下降。皮肤中的神经通知你的大脑你的体温正在上升,大脑随后通知汗腺开始工作。每一个汗腺就像一个小水泵,吸收附近毛细血管中的水分并运送给皮肤,使体温下降。因为人体中超过 60 %是水,所以汗腺如同纵深到汪洋大海中的水井。汗腺有两种:分泌腺和泌离腺体。前者专门给身体降温,在剧烈运动或锻炼中,每小时可抽出 2 夸脱( 1.9 升)的水。后者受情绪而非热量的刺激。这些腺体在腋窝、腹股沟和乳头的毛囊中分泌出汗水,汗水又和细菌以及油脂相混合,呈现出颜色和气味。汗水干了以后,皮肤冷却,体温也随之下降。

^_^ 脑筋急转弯………………

一个人在最苦恼时怎么办?

上题答案:

耳科医生。

Published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