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卫星观测揭示16年来南极冰盖的减少

科学家们通过 NASA 目前最精确的卫星观测,测量出南极冰盖 2003 2019 年间的变化情况。这一研究以前所未有的细节揭示了环境变化对冰盖变化的影响。 

该图显示了 2003 年至 2019 年间,南极冰盖的增减情况。深红和紫色区域代表海岸附近较高的冰盖平均损失率,蓝色区域代表南极内陆较慢的冰盖增长率。沿海地区的冰盖损失量(尤其是西南极洲和南极半岛附近)远远超过了南极内陆地区冰盖的增加量。Thwaites 冰架和Crosson 冰架(半岛正下方)的变薄速率最快。从 2003 年至 2019 年,这两个冰架每年分别变薄了 5 米和 3 米。图中间的圆圈为南极正上方,暂未收集该地区数据。图片来源:Smith et al./Science

一支由华盛顿大学(University of Washington)的科学家们领导的团队,通过美国宇航局(NASA)所具备的的太空中最先进的地球观测激光仪器,对格陵兰岛和南极冰盖在过去 16 年里的变化进行了精确测量。

科学家们发现,自 2003 年以来,南极冰盖的净损失,以及格陵兰岛冰盖的萎缩,导致全球海平面上升了 14 毫米。而在南极洲,由于海洋变暖导致漂浮的冰架融化,造成了海平面的上升。而冰架有助于阻止陆基冰层流入海洋。该研究于 4  30 日发表在《科学》(Science)杂志上。(注:冰盖为连续覆盖五万平方公里的冰川组成。大陆冰川流入海洋,浮于海面形成冰架。)

这些发现来自于“冰、云和陆地高程”卫星 2 号(ICESat-2)的数据记录,该卫星于 2018 年秋季被发射进入轨道,并开始进行详细的全球海拔数据测量,包括地球的冰冻地区。通过将ICESat -2 的新数据与 2003 年至 2009 年采集自 ICESat 冰、云和陆地高程”卫星(ICESat)的老数据进行比较,研究人员们对冰盖变化的复杂性进行了全面的总结描述,并对格陵兰岛和南极洲的未来变化提出了深刻见解。

研究论文的第一作者本杰明·史密斯(Benjamin Smith)是华盛顿大学的冰川学家,他说道:“如果你用一个月,甚至一年的时间去观察冰川或冰盖,你不会了解气候对它的影响。如今,我们的研究数据从 ICESat  ICESat-2 ,有 16 年的跨度,我们可以更加确信,冰盖的变化与气候的长期变化相关。ICESat-2 是一项非常了不起的数据测量工具。我们得到了关于两个区域(南极大陆和格林兰岛)的冰盖的高质量测量数据,这让我们能够与ICESat 采集的数据进行详细而精确的比较。”

以前对冰盖损失或增加的研究数据收集通常由多颗卫星和机载任务完成。而这项新研究则只通过对一项数据的测量——由仪器测出由冰面反射回的激光脉冲所经历的“高度”——提供了迄今为止最详细最准确的冰盖变化情况。

研究人员对 ICESat 的测量数据进行了追踪,并与 ICESat-2  2019 年采集的更为密集的数据点进行叠加分析,并在这两组数据有密切交集(数以万计的交叉点)的测量点上,通过计算机程序对数据进行分析——这些程序中包含了冰雪密度和其它影响因素——计算冰盖质量的损失或增加。

“新的分析结果,通过前所未有的细节揭示了气候变化对冰盖的影响,并为理解冰盖发生变化的方式和原因提供了思路。”论文的共同作者、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的冰川学家亚历克斯·加德纳(Alex Gardner)说道。

研究发现,格陵兰岛的冰盖平均每年的冰损失量达 2 千亿吨,南极洲的冰盖平均每年损失 1180 亿吨。而 10 亿吨冰就足够填满 40 万个奥运会标准大小的游泳池。

史密斯和他的同事们发现,由冰川融水和冰山崩解而导致的海平面上升中,约三分之二来自格陵兰岛,另外三分之一来自南极洲。

论文的共同作者汤姆·诺伊曼(Tom Neumann)是 ICESat-2 项目的科学家,他说道:“令人惊讶的是 ICESat-2 的首批数据采集效果就很好。这些关于陆冰的初步研究结果证实了其他研究团队的共识,但同时更让我们看到了单个冰川和冰架变化的细节。”

史密斯指出,在格陵兰岛,有大量正在不断变薄的沿海冰川。例如,“Kangerdulgssuaq”冰川和“ Jakobshavn ”冰川的海拔平均每年下降 4  6 米。变得更“热”的夏季温度融化了冰川和冰盖表层的冰,而某些地方变得更温暖的海水,则侵蚀掉了冰川和冰盖周围的冰。

史密斯指出, ICESat-2 密集的测量数据表明,在南极洲,内陆部分地区的冰盖正在变厚,这可能是由于降雪的增加。但是南极大陆边缘的冰盖损失严重(尤其是西南极洲和南极半岛区域),远远超过内陆地区冰盖的增加量。海洋可能是导致这些地方冰盖损失的主要原因。

史密斯指出:“在西南极洲,我们看到了很多冰川正在迅速变薄。这些冰川的下游有一些漂浮在水面上的冰架。而这些冰架也在不断地变薄,有更多的冰在温暖海水的侵蚀下流入海洋。”

论文的共同作者海伦·阿曼达·弗里克(Helen Amanda Fricker)是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斯克里普斯海洋学研究所(Scripps Institution of Oceanography)的冰川学家。她说道,这些随着潮汐起伏的冰架很难被测量,有些冰架表面粗糙,有裂缝和冰脊,但ICESat-2 的精确数据和高分辨率让研究人员得以测量冰架的整体变化,而不必担心复杂的冰架特征可能造成的数据结果的偏离。

这是研究人员第一次实现同时获得南极洲周围漂浮冰架的损失量与南极大陆静态的冰盖损失量的数据。

虽然从冰架上融化的冰并不会使海平面上升——因为它已经漂浮在海上,就如同装满水的杯子里的冰块不会使水溢出杯子一样。但冰架的存在,对冰川和冰盖的稳定性有重要作用。

弗里克解释说:“冰架就像大教堂中的起到支撑作用的扶壁,它支撑着冰盖。如果将冰架去掉,或者即使只是把冰架变薄,都是在减少支撑力,而那些缺少了支撑的冰川(冰盖)会流失得更快。”

研究人员发现,在很多移动速度最快的冰川存在的区域——西南极洲,冰架质量正在下降。冰架变薄的模式显示,Thwaites 冰架和 Crosson 冰架的变薄程度最为严重,平均每年分别变薄约 5 米和 3 米。

^_^历史话今天………………

         今天是28 日。 1932 年的这一天,“一 · 二八”战役开始了,抗日战争正式打响了这一枪。 1956 年的这一天,我国正式实行简化字。而 1986 年的这一天是个悲剧,人类探索太空的“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

          下面我们首先来说“一 · 二八”抗战。仅仅在“一 · 二八”的几个月前,刚发生了“九一八”,日本侵占东北的国耻。 1931 年的“九一八”,日军几乎是不费吹灰之力,区区那么点人,占领了整个东北,然后把东北军留在东北的最强大的武器如几百架飞机、坦克等等都缴获了,全国人民非常愤怒。

          大家平常看北方人性格特别火暴,觉得打仗的时候北方人肯定特别善战,但实际是历朝历代真正打起仗来时,几乎都是南方人坚持在打。蒙古人来的时候,日本人来的时候,都是南方军队在打。蒋介石的不抵抗让所有人都满腔愤懑,尤其是军人。军人都是有血性的,随时准备跟日本痛痛快快干一仗。这个时候日本人又跑到上海来,撞上了南方的广东军队,就是粤军的十九路军。这支军队的前身原来参加过我党的南昌起义。南昌起义时的主力部队是国军的一个军加三个师,贺龙的一个军,叶挺的一个师,周士第的一个师,还有就是蔡廷锴指挥的这个第十师。但是起义军撤离南昌,南下广东潮汕的途中,第十师师长蔡廷锴革命意志不够坚定,带着第十师中途开小差溜走了。后来这个师就慢慢地成长为十九路军,成为广东粤军的一支主力部队。当时这个部队在上海打日军特别英勇,开始的时候单枪匹马就跟日军干,干着干着全国人民受鼓舞掀起了支援的热潮,包括上海的黑社会都去帮助十九路军。

          于是在全国人民的怒吼声中,中央军也派出了第五军。第五军是当时中央军最强大、装备最精锐的部队,也上了上海前线。所以说蒋介石不是不抗日。他是在还没到全面抗日的时候,在全国人民的呼声中就把自己手中最精锐部队派到了前线。当时这支部队是由中央军的张治中将军亲自指挥的。张治中是蒋介石八大金刚中最受信任的主将之一,一直都带领蒋介石最精锐的部队。所以张治中将军也是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央军”留在大陆的最高将领。张将军的女儿家里一直挂着一张当时叫“三人停战小组”的照片,即美国的马歇尔上将、周恩来和张治中。这是当时内战时期在延安拍的。当时张是国民党代表,周恩来是共产党代表。因此说在与日军作战时蒋介石确实派张将军带着中央军的精锐部队上了前线抗敌,但是中央军当时更多的主力其实是在剿共。我觉得这是民族之殇,攘外必先安内,当时国共确实还在内战。

          日本人在这之前几乎没败过,所以很嚣张,而且当时我方属于孤军奋战,所以后来被日本从后面包抄了。但我个人觉得“一 · 二八”抗战实际上是一场不能说是打输了的战役,因为当时确实挫败了日军“四个小时占领上海闸北”的狂妄野心。“一 · 二八”抗战的重要意义,就是激励了全国人民的斗志和信心,而且让全国人民、全世界人民看到了日军并非那么不可战胜。我们的两个军都能跟日军在上海坚持那么久,逼得日军三易主帅四次增兵,接下来才出现了之后的长城抗战。长城抗战时中央军也上了前线,当然还有各地方部队。《大刀进行曲》这首歌,“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就是长城抗战时在西北军中诞生的。

^_^ 讲东讲西讲东西……..

一夜长了满口牙

宁夏中宁县新堡乡101岁的回族农民马永汉,在旧牙掉到只剩下4颗后,又长出满口新牙。

马永汉讲,他97岁时,只剩下4颗牙。一天早晨醒来,突然觉得腮帮子撑了起来,他就急忙对着镜子看,牙床上长满了一排黄颜色的硬东西,3天后黄颜色变成了白颜色,才知长了一嘴新牙。

马永汉老人60岁时才结婚,从小习武,挥起铁锹,他可以从一人多深的渠内往上扔土。人们对他的新牙感到新鲜,都要问问他的生活奥秘,马永汉老人说,啥时都要想得开,该吃就吃,该睡就睡。他从不吸烟喝酒,饭也只吃七成饱。

百岁老翁长新牙

我国广西昭平县107岁的女寿星陈寿福,在牙齿全部脱落10年后,重新又长出两颗大牙,新长的牙齿左右各一,均为下向。

眼睛象显微镜

德国路德维希堡有一个妇女,她的眼睛就象显微镜,可以将物体放大数百倍。这个1989年为35岁的女性名叫韦罗尼卡,是个口腔科医生。韦罗尼卡能够将一部32万多字的长篇巨著抄录在一张普普通通的明信片上。她无法看彩电,因为她看到的并非是一幅幅美丽的图画,而是不计其数的、五颜六色的星星点点。目前,这位被慕尼黑医疗光学仪器研究所的专家称为“活的显微镜”的妇女,正在致力于微型书籍的编纂。

X光眼睛的人

没有接受过诊症治病训练的意大利妇女比素娜,外表与一般意大利小镇的贫妇无大分别,但这位80岁的老妇有一双比“X光”还厉害的眼睛,据称,她诊断病症的有效率,几乎是百分之百。

任何病人前往她跟前,毋须诉说出病状,她稍微审视一下,便进入昏睡状态,当她恢复清醒后就能清醒地判断病症。她的诊断往往与医生所作的诊断完全吻合。在过去的50多年,她每天接见病人50多名,近几十年来,由于身体因素,才把门诊量减至每天10名。

除病人外,意大利安科纳大学医院的医生对她亦推崇备至,他们经常邀请她为病人推断肿瘤、结石所在。此外,医生还要求她在场指导手术进行,因为她毋须犹豫便能判断应在病人的什么部位开刀,从无差错。

^_^学海无涯…………………

什么是条形码?

条形码是出现在商品标签上的一组数字产品代码。一个完整的条形码有 12 位数。每一位数由宽度不等的两条黑色条纹和两条白色条纹进行编码。每一位数都代表着不同的信息。例如,第一位数表明产品的类型,其他数字代表着生产地的编号与价格。条形码最初用来帮助提高杂货店分拣商品的速度,并更好地记录库存,但因为它的成功运行,很快就应用到其他所有的零售商品中。条形码可用一种叫作条形码阅读器的激光扫描仪成功读取,或者用一种特殊的软件扫描图像得出。 

CD 上的音乐是如何用激光制作的?

音乐以数字数据的形式储存在一张激光唱片上。激光唱片的底面是一张金属薄片。它的螺旋轨道里填满了代表声音的微小圆形凹陷,又称小坑。激光束能把唱片上有凹陷的轨道转换成声音。普通光从光源处发射出来以后,向不同的方向扩散,激光与此不同,它们能以极高的精确度集合成一束。激光扫过唱片上的轨道,传感器探测闪闪发光的平面部分(能把光反射回去)和小坑(不能把光反射回去)。这些断断续续的反射光再转换成电子信号。唱片机里的电脑内存巨大,储存着反射光所有可能的组合,它再在扬声器中把电子信号转换成有着不同音高和音量的音符。然后就可以播放音乐啦!

^_^ 脑筋急转弯………………

一只老母鸡,怎样才能保证性命不被主人杀了呢?

上题答案:

饿死!

Published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