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排队候见的预言者

          万嘉, 1911 年 1 月 31 日生于南斯拉夫斯特鲁米察的一个贫穷农民家庭。她是个早产儿,人们曾怀疑她是否能成活下来。 

          1923 年,万嘉随父母迁往新村投奔富裕的叔叔科斯塔金。万嘉是家中的老大,要天天随驮奶罐的驴子往村里运牛奶。在一个夏日里,她和孪生的两个妹妹到汉斯泉边去玩,骤然而起的一阵龙卷风搅得天昏地暗,并把万嘉卷走了。

          后来人们在离泉水 2 公里远的田野里找到了她。只见她身上盖满了了泥土、石砾和树枝。可是她的眼睛睁不开了。晚上,她的眼睛充血,后来瞳孔和虹膜变成了白色成了盲人。

          后来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有一个身穿古代衣服,面目无可挑剔骑着高大坐骑的勇士,翻身下马走进黝黑的房间,夺目的光彩使万嘉感到如同白昼,骑士用低沉的声音对万嘉说:“人世间将乱成一团,许多人在劫难逃,而你要留在这个地方预言生者与死者。不必害怕。我会与你同在,告诉你说些什么话。”

这时妹妹醒来,万嘉忙捅了她一下,说:“有一个骑士进来,你看见了没有?”“哪有什么骑士!”妹妹说:“现在是什么时辰了,你不是在做梦吧?”“不知道。也许是做梦,可这是个奇怪的梦。”姐妹一直谈到天亮也没合眼。

          出了预言者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全城,她们家的院子便开始不断地有人探问凶吉。邻居米兰 · 帕尔捷诺夫的妻子天天哭个不停,因为丈夫去当兵而杳无音信。万嘉劝她说:“别哭了,快回家准备晚饭,你的米兰今晚会穿着内衣回来。我能看见他,他现在藏匿在离城不远的峡谷里。”女邻居很快回家做了晚饭,可一直等到半夜,可丈夫还没回来。她干脆倒下睡觉,睡了才一会,一阵轻轻的叩窗户声惊醒了她。她胆颤心惊地出去一看,差点没昏过去。只见米兰穿着内衣站在门口,他是被俘后,又逃回家来的。 

          1942 年 4 月 8 日,保加利亚国王鲍里斯三世在探视友人时,来到万嘉家中请她说说自己的事。万嘉仍是站在老地方,她不用别人先提问,就严肃地说:“要作好准备,作好准备!请记住 8 月 28 日这个日子。”国王再没问什么,皱着眉头离去。果然,第二年 8 月 28 日国王死了。 

          1979 年,前苏联人民艺术家、著名演员吉洪诺夫和著名作家尤 · 谢苗诺夫来访。万嘉对妹妹说:“请他们在院子里稍等片刻,在接待他们时,我得接收点信息。”当吉洪诺夫刚迈进门坎时,万嘉立刻大声责备他说:“你为什么不履行最要好的朋友对你的嘱托?尤里加加林,他在最后一次试飞前曾对你说:‘我没有时间了,所以请快去买一台闹钟,就算是我买给你的,放在写字台上,以此作为对我的纪念。’”吉洪诺夫一听此言,顿时心如刀绞。

          他解释说,事情是这样的,当时加加林死讯使他心烦意乱,忘了买钟的事,所以没购置。万嘉却说:“不过您应该知道一切。加加林没有死,他被抓走了!”是谁,为什么,抓到什么地方去了?这些万嘉都没有说。在保加利亚的桑丹斯基和佩特里奇两个城市之间的普列佩切涅村附近,有一个以温泉著称的名叫鲁皮捷的地方。这儿四面环山,山脚下有一条斯特鲁马河的河床,近 30 年来,万嘉就是在这里的一幢小房子来接待来访者。万嘉接待过各种各样的人,而接待的时间也因人、因对她的忠告的需求迫切程度而不同。大部分人排队等候见面之后,都觉得不枉此行。万嘉与许多知识界人士见过面,这些人都以惊奇的心情告别万嘉的小屋。

          前苏联一位科学大师在会见后说:“这奇迹该如何解释?万嘉是怎样与我 10 年前死去的母亲联系的,莫非死亡了的大脑会传递信息?”前苏联一位女医生在听了万嘉同她谈远古时期一些治病能手以及他们的治疗方法之后,这位前苏联客人奇怪地问万嘉的妹妹:“这怎么可能?这些早就死了的医生的名字,她是从哪儿得知的呢?”万嘉对保加利亚一位著名历史学家讲述了 12 世纪保加利亚这块土地上的生活,内容翔实就像一本教科书。而这位学者承认,尽管他是研究这一历史时期的专家,但万嘉所说的许多东西,使他闻所未闻。

          早在 20 年前,当时的暗示学研究所所长、特殊心理学领域的权威威格 · 洛扎诺夫博士就意识到记录下万嘉的所有活动,因为由此可以进行科学研究以揭示其中奥秘。他成立了一个专门研究“预言者”的科研小组,对上万名来访者进行了表格调查,精心记录了 7000 个事例,对上千次谈话进行了录音,甚至还拍了科技电影。曾对外国记者说,在一定的允差范围内,万嘉的言中率相当高,可达到 80 %,这样的猜测已超出了偶然巧合的界限。当然,万嘉是不赞成录音和拍摄电影。她认为,记录下来的东西是不存在的东西,而构成她天赋的主要东西恰恰是再灵敏的仪器也捕捉不到的。这一切都让人感到不解。

^_^历史话今天………………

          今天是10 月5 日。 1962 年的这一天,第一部《 007 》电影首映。

          电影《 007 》,它伴随着无数人的成长。《 007 》是男人电影,成为 007 式的人物应该是男人最大的梦想吧。一般男人会有这两个梦想,一个是能打,拥有各种各样高科技的武器,见人杀人,见佛杀佛;另一个就是把各种美女拥满怀。 007 式的人物完全符合男人的这些梦想,所以好莱坞其实就是完全商业化的模式,男人们原来都想这样,那就给你们创造一个男的,别的事儿都不干,专门干这两件事儿,于是大家就看了这么多年。到今天《 007 》已经拍了二十三部了。如果纯从电影角度来讲,《 007 》应该是持续时间最长的 franchise film (特许经营权电影),也是拍得最多的系列电影,还没有哪一个电影能拍到第二十三部,票房依然大卖。

          当然这不包括之前的漫画书改编的电影,美国的很多系列电影都是从漫画书开始的,《 007 》不是那种类型的系列电影,大家后来看到的漫画类型的美国影片实在是太多了,搞一个什么《复仇者联盟》,各种各样的漫画人物就全都出来了。首先, 007 这个人物不是美国人,而是英国人;其次,《 007 》是从一部小说而不是从一本漫画书开始的,美国电影中由小说开始的系列电影还是极少见的,《 007 》是最成功的一部。

          它的成功首先归功于好莱坞对它的改造,小说本身所塑造的 007 的形象并不是大家在电影中看到的花花公子,碰着谁杀谁,这部小说实际上讲了很多间谍的辛酸史,以及人生的各种更深刻的东西。文学通常给人的感觉还是比电影要深刻一点儿,小说中的 007 没有那么油头粉面,而是挺忧郁的样子,但是经过好莱坞一改造,《 007 》中的人物立刻就变成了大帅哥、大美女。《 007 》中的人物形象是一部一部试出来的,一开始的时候还没有那么多大美女,后来出现了“邦女郎”,结果“邦女郎”火了,于是后面每一部《 007 》选“邦女郎”都会成为大新闻。

          所以一个好的系列电影,不但能创造出一个永远不老的角色,而且还能制造出大量的明星,美国有大量的女明星就是从“邦女郎”开始的,这有点儿像我们的“谋女郎”,但是“谋女郎”并没有“邦女郎”那么多。在好莱坞能够成为“邦女郎”,那就基本上已经进入“二线女星”的行列了,之后你就能成名、能火了,在美国最开始成名的华人女星很多都是因为当选了“邦女郎”。大家知道,一般华人男星要想成名基本上就是靠“打”,像当初的布鲁斯 ? 李(李小龙)等,但是华人女星不是靠“打”就能够成名的,因为功夫片中的女星是只站在旁边,没什么重要的戏份,电影中甚至没有她这个角色都没关系。所以最开始的华人女星成名几乎都是因为被选为“邦女郎”。这么多部《 007 》中,“邦女郎”从金发美女,到黑发的南欧、东欧的女性,还有亚裔的女性,各种人物都有,但是她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她们的身材都特别好,这是“邦女郎”的第一要素。

          在美国开始火起来的华人女星,像周信芳的女儿,还有大家现在依然熟悉的杨紫琼,都是因为饰演了“邦女郎”,大家才开始对这些亚洲女星熟悉起来。《 007 》系列电影还是一个可以创造巨大财富的大产业,它不光卖电影,还卖大量其他的东西,包括电影中的植入广告位。在电影《 007 》之前其实还没有系统的广告植入,因为要用汽车、用各种先进的设备,《 007 》第一次开始大规模地引入电影“广告植入”的概念。于是大家就开始竞价,谁出的钱多 007 就开谁的车,所以 007 开过各种各样的跑车,包括很多意大利的跑车,还有宝马、奥迪等。《 007 》是一个非常大的产业,大到什么地步呢?它虽然都由好莱坞的米高梅来拍,但《 007 》的版权并不在好莱坞,这个版权方发现拍这个电影赚的钱越来越多,于是就签了一个长期的合同,一部一部就由米高梅来拍,而版权方就拿版权费。后来《 007 》这种类型的电影都变成了由版权方开发,这种电影特别赚钱,而且能获得很多预售款,发行商光靠预售款就已经能满足预算,根本不需要任何人来投资。《 007 》系列电影的版权方更换过好几家,据说后来英国有一个大老板,他的几个富二代儿子闲着没事儿干,就把这个版权买下来了。

          于是,他们自己开发《 007 》的新电影,高潮的时候,一部《 007 》同时要请二十二个编剧。好莱坞一线编剧请一个超过七十万美元,二十几个编剧全都请过来,就说一个要求,下一部《 007 》要去秘鲁,故事情节就由你们来写吧。然后大家根据自己编出来的剧本来竞标,你这个写得好,那一人拿走一半编剧费,留下这个剧本以后慢慢打磨,他们自己来选导演,等等。然后把剧本拿到好莱坞竞价,让这些大电影公司来竞价,谁出的价高,就由谁来拍,于是大家就开始 72 小时竞价。各大公司纷纷出价,这个说我出多少钱拍,我的计划如何如何。最后就成了公开的竞价,谁给的钱最多就由谁来拍,到《 007 :大破天幕杀机》甚至能赚七八亿美元,所以这成了一个巨大的产业。对于扮演 007 的演员来说, 007 这个角色也是一把双刃剑。首先演 007 肯定会功成名就,但是也会使演员的戏路一下子变窄,所以 007 的扮演者要突破自己,再去演别的戏就非常困难。

          大家最熟悉的几个 007 演员,第一代 007 的扮演者是一个稍微上了点儿岁数的演员 —— 老绅士肖恩 ? 康纳利,现在 007 有越来越年轻的趋势。肖恩 ? 康纳利刚出来的时候,脸上都已经带着皱纹了,但那个时代的人就觉得一个男人要成为绅士,怎么也得是这个岁数的,年轻人肯定不行,所以肖恩 ? 康纳利刚出来的时候就是那种中年偏老的形象。他在演了五六部《 007 》之后就不再演了,因为他觉得不能老演这个,否则的话就再也没人找他演别的戏了。肖恩 ? 康纳利是所有 007 扮演者当中最成功的一个,他离开了《 007 》以后又演了大量的好莱坞优秀的大卖电影。肖恩 ? 康纳利的女儿也是一个大美女。然后第二个 007 来了,这个 007 就是一个打酱油的。由于这时候全世界人民都在看着,当时还没有互联网,要是有互联网更可怕,上来就得给活活骂死,就跟现在谁来演小龙女一样,大家就说你也敢来演小龙女,简直都快被骂死了。第二个 007 的扮演者是模特儿出身,并不是一个专业的演员,是澳大利亚的模特儿,他刚演了一部,全世界的 007 迷就全都开始破口大骂,那人一看也别招这骂了,干脆别演了,所以就成了一个打酱油的 007 。紧接着下一个是历史上演 007 时间最长的一位,就是罗杰 ? 摩尔,大家看《 007 》电影,几乎是每看两部,就有一部是他演的。其实罗杰 ? 摩尔本来并不太符合 007 的形象,因为最开始 007 的形象被塑造成了黑头发的样子,而罗杰 ? 摩尔是黄头发,而且是那种比较花的形象。但罗杰 ? 摩尔以他自己精湛的演技,把 007 慢慢地改造成了一个比较花的形象,也使得《 007 》电影越来越像一个花花公子的电影。罗杰 ? 摩尔饰演的 007 取得了大成功,除了最近几部《 007 》之外,最卖钱的几部全是罗杰 ? 摩尔演的。可以说罗杰 ? 摩尔时代是《 007 》的黄金年代。之后罗杰 ? 摩尔也是觉得自己不能一辈子演 007 ,应该演点儿别的,于是就又换了一个哥们儿来演。结果这哥们儿也是打酱油的,演了两三部之后觉得不行,说我得去演别的角色。因为他是一个戏剧演员,这戏剧演员对自己的要求都很高,他觉得自己不能总演一模一样的脸,那样自己就毫无突破。因为那时候 007 的表演已经有了一套程式,包括表情、眨眼、挤眼、怎么掏枪,都是标准化的,你必须得这样,你必须得说那几句话:“我是詹姆斯 ? 邦德 ……” 还得是小声地跟某个人说,这时 007 的表演已经成为一套程式。这个演员一看,说我不能多演了,于是也走了。

          所以现在大家看到最后的 007 就变成了现在这个硬汉克雷格的形象。大家通过《 007 》的电影,也可以感受到这个世界的变化。在电影中, 007 要去打谁,谁是 007 的敌人,谁是 007 的朋友,美女来自哪一个民族,毁灭世界的大坏蛋来自哪个民族、是什么肤色,这些都会跟着整个世界的变迁而变化。《 007 》最开始出现的时候是在 1962 年,那是“冷战”的高潮时期。“冷战”时期,美国的对手就是苏联,慢慢地“冷战”结束了,敌人就变成了恐怖分子。恐怖分子之后,对手又变成了中国人,后来对手又成了日本人,然后现在又变成了恐怖分子,总之是随着世界潮流不断变化。《 007 》的“邦女郎”也在不断变化,一开始的时候“邦女郎”都是那种大胸、大屁股的形象,但是这种类型的演员会让女权组织非常不满意,女权组织就会质问:“你什么意思啊?难道我们女人就是一工具吗?我们女人就没有思想吗?我们女人就得这样吗?”于是这“邦女郎”的胸也就越来越小,“邦女郎”的人数也越来越少。高潮的时候,一部《 007 》当中至少得有两个美女,三四个的时候都有。现在由于女权主义空前高涨,《 007 》里的邦女郎越来越少了,每部里最多有两个, 007 的形象也从花花公子逐渐变成了一个忠于爱情的男人、一个硬汉,再也不是当年那种奶油小生了。所以《 007 》电影不光记录了娱乐产业的变化,还记录了这半个世纪历史的变迁。当然也有一些东西经过这么多年依然没有变,比方说它的音乐就一直延续到了现在,一直都是电影配乐中的经典。希望《 007 》这个系列还能拍下去,祝愿它的人气永远这么火,创下的这些纪录永远没有人打破。

^_^ 讲东讲西讲东西………

寻找人类的摇篮

          当火星车驶过火星表面,留下串串痕迹时,普通人也愈来愈强烈地感受到科技发展之迅速。虽然我们在地球上的居住面积日渐缩小,但对宇宙的认识却日趋增多。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子孙后代就会出现在另一个星球上,在那儿重新建立人类的家园。当然,这是未来的世界。那么,让我们站立于“现在”这个位置,展望未来,回顾过去。过去的一切虽已成为历史,但它永远伴随着我们,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任何一个国家、民族对自己的过去一无所知,都会受到耻笑。丹麦的考古学家沃尔塞曾说:“一个尊重自己及其民族独立的国家不可能只满足于知道自身目前的情况。”对于人类来说,也是这样。

不论是什么种族,人类的祖先都是相同的,因此,人的发源地只能在一个有限的范围内。那么,人类的起源地究竟是在何处呢?生命是从海底开始繁衍的,但人类却是出生在陆地上的。所以,首先只能着眼于地球上的七大洲。然后,再循着人类祖先的足迹往回走,去寻找他出生的地方。

          一群群绅士般的企鹅,身着黑白相间的“礼服”,在冰雪中昂首挺胸、幽闲地踱着方步,而在企鹅身后是一片白茫茫的冰原,冰原之后还是冰原,气温低达零下60℃,这就是南极洲。19世纪以前,这块土地在人们的心目中是一个谜。直到19世纪20年代,第一批勇敢的探险家到达之后,才渐渐掀开了这位“冰美人”的面纱:冰清玉洁,遗世独立。尽管此处严寒逼人,风大雪大,而且永远只有冬季,但是,绚丽的极光,洁白而一望无垠的冰雪,还有憨态可掬的企鹅和海豹等,却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胜景。为了更全面地了解人类所生活的这个星球,各国科学家纷纷发出向极限挑战的口号。一支支考察队接踵而来,南极洲第一次有了春天。然而,这里还不是人类的家。南极有丰富的煤矿,科学家在煤层中找到了一些蕨类物,在古老的地层里还发现了距今2亿年前的两栖动物遗骸,说明在远古时候,此地的气候温和,并非一片冻土。但是,除此之外,再没有其他动植物化石,更不用说人类了。

          大洋洲原本与欧亚大陆相连,15000万年前它独自离去。这个洲包括现在的澳大利亚本土、新西兰岛和南太平洋的诸多岛屿。如今还生活在那里的动物都是土生土长的原住民,而且都是其他大陆所不曾有的原始类型:鸭嘴兽、针鼹(YǎN)、袋鼠等。不过,这里不像南极洲那样荒无人烟,相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在澳大利亚的昆士兰州南部等地还发现了人类遗物。但是,经过研究,这些遗物在年代上都很晚,不属于早期人类的范畴。而灵长类动物化石根本未曾露面。由此看来,大洋洲也不像是人类的发祥地。

          美洲(包括南、北美洲和拉丁美洲)以前被称作“新大陆”。1492年哥伦布首次到达西印度群岛时,这块古老的大陆才被重新认识。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那里并非没有人,美洲最早的居民是印第安人,但他们的根却不在那儿。虽然现在发现了许多印第安遗迹,可是与人类起源的时间比起来,相差甚远,研究表明他们都是外来的移民。美洲人的起源一直是个有很多争论的问题,大多数人倾向于亚洲移民说。直立人时期的亚洲人,为了跟踪追捕野兽,不自觉地就过了白令陆桥,进入北美洲,成为第一批当地居民——印第安人。渐渐地,他们由北向南延伸,因此,就美洲而言,北美的印第安人历史比南美的更为悠久。而他们的祖先,从亚洲带来了文明的种子,以后便在这块大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玛雅文化就是其中之一。不仅如此,在阿根廷和哥伦比亚发现的几块距今2800万年到1200万年前的灵长类化石,以及在玻利维亚发现的南美最早的这类化石,都属于阔鼻猴类,和现生猴子相似,与人科的狭鼻猴类无关。这更加有力地证明人类不是在美洲起源的。

          有一段时间,欧洲被认为是人类的老家。“第一个英国人”——“曙人”的出现,曾使这种观点显得坚不可摧。后来阴谋被戳穿,人们慢慢擦亮眼睛,重新来看待事实。的确,在欧洲,尤其是西欧,旧石器时代文化和人类化石遗骸最早都是在欧洲找到的。19世纪30年代发现的阿布维文化地点位于法国北部,它是旧石器时代早期的文化遗址。1823年到1925年间,在西欧出土的旧石器时代的人骨有116块个体之多。在考古学家的地图上,英国、法国、西班牙一带到处都是古人类遗址。旧石器时代,特别是后期,即距今10万年到1万年前的化石材料,在欧洲发现的比其他地方都多。但是,也不难看出,欧洲最古老的人类化石及文化遗物却为数不多。

          虽然旧石器时代文化最初发现于欧洲,但却不等于它就是最早的人类文化,阿布维文化不仅存在于欧洲,也广泛地分布于非洲和亚洲的许多地方。重要的是,非洲的“奥杜维文化”比直立人时期的阿布维文化更早。后来在当时的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和法国等地都找到过很古老的砾石工具,和奥杜维文化相似。但是,有两个原因使其最终被否定:一是它的真实性;二是其分布地点特殊,与非洲、亚洲相距不远。所以,这些人类遗迹有可能是“舶来品”。

          从人类的演变来看,人是由腊玛古猿到南方古猿,然后进一步发展而来的。因此,这两类古猿化石的出生地,是寻找人类发源地的必经之路。最早的化石是在印度发现的,之后在中国、巴基斯坦、土耳其、希腊、匈牙利和肯尼亚等国家陆续抛头露面,南欧又成了欧洲的焦点。尽管如此,欧洲是否是人类的摇篮这一点值得商榷(QUè)。找到腊玛古猿,还要探清楚它的故乡,然后顺藤摸瓜,去它出生的地方看看,究竟是属于哪里?这里还有两段插曲。在奥地利距今1600万年前的地层中,找到过一种森林古猿化石(南猿是由森林古猿的一支演化而来的),命名为“森林古猿.达尔文种”。有人认为这是人类的祖先,后来经过研究,证明它的牙齿虽有些像人,但基本特性还是猿。19世纪,在意大利托斯卡纳的褐煤层里找到山猿化石,骨架很完整。山猿有些特点比猴更接近人。有人还把它看作是直立的,应该放在人科。可是,通过科学测定,发现它的双臂比腿长,而且牙齿与人类或类人猿毫无相同之处。这种山猿很可能是猿在进化时的一个分支,大概是现生长臂猿的祖先。所有这些,都说明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确凿无疑的材料可以支持“欧洲起源说”。早在20世纪初期,有位叫埃塞尔.奥托的考古学家就提出:“在欧洲古老的地层里的化石不是现代人的祖先,而是人类进化的一支,这个事实清楚地表明了现代人的祖先必须到世界上的其他的地方去寻找。”

          那么,看看非洲又如何?达尔文在他的著作《人类起源和性的选择》一书中,推测人类的祖先最早居住在非洲。虽然只是个设想,但有很多科学家都支持这个观点。尤其是南猿化石的出现,为“非洲起源说”提供了更有力的证据。公布结果表明,在非洲发现的南猿化石占世界总数的绝大部分。直立人化石材料以及化石猿类在此地都有所发现。不仅如此,主张非洲起源的人还认为,非洲有各种各样复杂的地形,像热带丛林、大草原、高山和裂谷等,对灵长类的分化起了促进作用。这些是对“非洲说”有利的因素,不利的地方在哪里呢?有人针对支持者的观点提出了反对意见。首先,按动物迁徙的习惯,现生的非洲黑猿的祖先应该是在其他地区。与之相关的是,人类的祖先也顺理成章地不在非洲。其次,古猿变成人,外因的力量不可低估。环境的剧烈变化使一部分猿灭亡,而另一部分却走上了进化的道路。但是,据地质学家分析,非洲从2400万年前以来,环境并没有太大的变动。尽管地形多样,还不足以刺激古猿演化。再次,非洲以前与欧亚大陆相连,只是延伸出去的一个半岛。而北非的埃及、阿尔及利亚等地出土的古猿化石又多与亚洲类型相似,说明它们之间有密切的联系。那些古猿有可能是从亚洲到非洲的。有些人甚至把起源地点定在南非,因为早期的南猿化石就是在那里找到的。可是想想看,南非远在天涯海角,不大可能成为人类起源的中心。与其说其他地方的古猿由此迁出,倒不如说南猿从别处迁来的可能性大。

          最后,就只剩下亚洲了。很多人都认为亚洲有可能是人类的摇篮。自从爪哇人和北京人被发现之后,这种意见越来越多。虽然南猿曾一度把人们的眼光吸引到了非洲,但是,“亚洲起源说”仍然有很大影响。人们之所以相信亚洲说,有两个主要原因:一,亚洲地势高,生活艰苦。尤其是喜马拉雅山的崛起,使中亚高原的气候变冷,生存条件恶劣。这些外界的刺激是促进猿转变成人的动力。因此,有人在亚洲说的基础上,进一步缩小范围,提出人类在中亚起源的看法。这是最早主张亚洲说的美国古生物学家赖第的观点。北京人的面世使这种说法更加盛行。至于具体的地点,科学家们也各有偏重。有人认为是蒙古和西藏,有人认为是西藏和新疆,还有人说是新疆和蒙古。二,腊玛古猿大量发现于印度的西瓦立克丘陵地带。这种古猿是所有已知猿类化石中的佼佼者。南方古猿是最像猿的人属成员,而腊玛古猿则是最接近人的猿。而且,从古猿化石来看,发现于南亚的褐猿比非洲猿更像人。所以,很多人支持人类的摇篮在南亚的观点。当然,腊玛古猿的化石在其他地区也有所发现。从其分布的地点来看,最西边是肯尼亚的特尔南堡,最东边是我国云南省开远市小龙潭,而中间就是印度的西姆拉。把这三个点连起来,形成一个三角形,而南亚正好是中心。然后再把早期人类化石出现的地点联成一个四边形,中心地带也是南亚,说明人类是在南亚一带起源的。而我国的西南部也位于人类起源地的范围之内。这是我国著名的人类学家贾兰坡提出来的,已为很多人所接受。

          究竟哪里才是人类的摇篮,目前暂时定为南亚。随着科学的日益发展和化石材料的增多,终有一天会完全揭晓。或许就在南亚,或许是在其他地方。无论如何,人类总有一个发源地,不管它在哪里,人类都应引以为自豪。

^_^学海无涯…………………

为什么地球上有这么多昆虫?

昆虫学家认为,地球上昆虫数量巨大是由于以下几个原因:外骨骼为它们提供保护,体积很小,以及大部分都会飞。这些特性帮助它们躲避敌人,飞到新环境中。因为它们体积很小,所以只需要少量的食物,而且在小小的缝隙中也能生存。昆虫在地球上已经生活了很长时间。其中,蟑螂最早出现于 3 亿年前,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昆虫种类。

为什么蝴蝶和其他昆虫在花丛中飞来飞去?

蝴蝶和其他昆虫从一棵植物飞到另一棵植物上,以吸食花蕊中甜甜的花蜜 —— 有时吸食花粉。花蜜中的糖分为昆虫提供能量,花粉中含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在吸食的过程中,许许多多昆虫把花粉 —— 花粉粘在它们的身体上 —— 从一种植物的花上传播到另一种植物的花上。花粉是花儿的雄性生殖器官(花蕊是花的生殖器官)产生的细粉粒,只有传播到花儿的雌性生殖器官上,繁殖才能发生,种子才能形成。

^_^ 脑筋急转弯………………

什么东西能令万物黯然失色?

上题答案:

雕刻刀。

Published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