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屋脊”上的雪人

          其实,人类进化过程中的缺环实际不缺,它仍然生活在我们地球上一些罕无人烟的地区,在人们难于涉足的喜马拉雅山脉、前苏联的格鲁吉亚山和美国、加拿大之间,有许多与缺环相遇的故事。

          世界各地对它的称呼则各不相同,有些地方称之为“山人”,有些地方称为“凶恶的雪人”,还有的地方称它为“大脚人”。这引起科学家们密切的注意,他们希望能够找到这种人类生物,从而补上人类进化史上的缺环。 

          1978 年英国哥伦比亚大学组织了一次大学学术讨论会,来自世界各国的考古学家们将多年研究缺环的成果汇集在 31 篇学术论文中,这是世界各大学的研究成果。而在前苏联格鲁吉亚共和国的第比利斯大学,还有一个专门研究“山人”的系,由前苏联著名的巴尔特沙克 · 易卜拉穆菲特基教授负责。同时,来自目击者的几百份报告均称他们在美国和加拿大之间的喀斯喀特山脉两侧沉睡的处女地中,发现了一个人的巨大的脚印,人们称它为“萨斯跨支”。中国西藏地处“世界屋脊”,也是世界上最神秘的地方之一。“野人”在西藏高原时有出现,藏族群众称“野人”是“神”、“鬼”,叫“野人”为“米哥”,分“冈米”(雪人“野人”,也叫“雪人”)、“纳米”(森林“野人”)、“扎米”(岩石“野人”)和“米哥穷”(小“野人”)。西藏许多地方叫“熊人”的人形动物,也属“野人”范畴。目前已考察到“野人”不仅能直立行走,没有尾巴,全身有毛,似人形,而且会出发各种表示喜、怒、哀、乐的声音,还能用石头、木棒击物,模仿人干简单活。“野人”对人一般无伤害之意,除非它发现受到袭击时,才会攻击人。

          早在 18 世纪,美国人和英国人就在喜玛拉雅山发现了“雪人”, 19 世纪 50 年代前苏联出版了专著《雪人》。中国登山队也在珠穆朗玛峰遇到过“雪人”。直至今天,“野人”仍屡见出没,引起了许多人的兴趣。那么,喜玛拉雅山真的有雪人吗?人们之所以相信其有是因为有许多目击者,之所以怀疑其无是因为至今仍未抓到过一个真正的雪人。不过,听许多目击者所述之详细,倒也难得不信了。 1954 年,《杰里梅尔》报组织的由动物学家和鸟类学家组成的雪人考察队,来到尼泊尔方面喜玛拉雅山考察。考察从 1 月一直持续到 5 月。令人遗憾的是,他们从没目击过雪人。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收获不大。收获之一是他们找到了长达数公里的连续脚印。另一个收获是他们在潘戈保契和刻木准戈寺发现了两张带发头皮。据说是雪人的,已保存了 300 年之久。

          头皮是红色和黑褐色的,顶部正中向后隆起成尖盔状。经鉴定,这两张头皮不是人的,而是一种似人灵长类的,也许当地人并没撒谎。此外,他们还访问了当地舍尔帕族和藏族居民,请他们中的目击者说雪人的形状和行为,令考察队员震惊的是,目击者们对雪人的描述竟惊人地相似。这意味着什么呢? 

          1956 年,波兰记者马思斯 · 别利茨基专程到西藏来考察雪人。他没有多少收获,只是搜罗到一些故事。他有幸找到一位自称目击过雪人的牧民,这位牧民说, 1954 年,他随商队从尼泊尔回西藏,走到亚东,在一个村旁的灌木林里,看到一个浑身是毛的小雪人。马里安 · 别利茨基背着这些未经证实的故事,兴冲冲地返回波兰。 1958 年,地质学家鲍尔德特神父随法国探险队来到喜玛拉雅山考察。在卡卢峰,他发现了一个刚刚踩出的足印,那只脚一定相当大,长三十几厘米,宽十几厘米。当时他特别兴奋,以为朝思暮想的雪人就在不远处,他一定能荣幸地见到它。可是,在附近找了半天,也没有雪人的踪影。他难免有些沮丧。 

         1958 年,美国登山队的一个队员,在喜玛拉雅山南面的一条小河旁,看到了一个披头散发正在吃青蛙的雪人。 1960 年,一支由埃 · 希拉里率领的探险队,在喜玛拉雅山孔江寺庙发现了雪人的一块带发头皮。波兰人对他们的记者马里安 · 别利茨基背回的故事并不满足,流淌在他们民族血管里浪漫的血液使他们再度向喜玛雅山发起冲击。 

          1975 年,他们又组织了一个登山队,攀登珠穆朗玛峰。在珠峰南面他们的大营附近,他们发现雪人的脚印。据说,在此之前,附近村庄的一个舍尔帕姑娘到这儿来放过牛,就是在这儿,姑娘和牦牛遇到了雪人。雪人身高 1 . 67 米,满头棕黑头发。它是突然从旁边蹿出来的,张牙舞爪地奔向耗牛,咬断了牦牛的喉管。波兰人既听到了故事,又得到了脚印,他们觉得不虚此行。女孩叙述当时的经过:“那是我 16 岁那年。一天下午,我到我家南面山上放牦牛。那儿的草好,牦牛吃得很认真,我没有什么事儿,就一边哼着小曲,一边看前面那座人形山。突然,我听到身后有脚步声,回头一看,原来是个浑身长毛的怪人,还没等我反应过来呢,那家伙就到我眼前了。可是,那家伙并没理我,从我身边回过去,直奔牦牛。真是一物降一物,平时凶悍威猛的牦牛在那家伙面前一点神气劲都没有了,剩下的只有紧张,我看它都有点哆嗦。雪人并没有因它哆嗦、驯服就放过它,而是扑过去,照着它的脖子下面就是一口。血直往外喷。雪人用嘴堵住了咬开的口子,咕咚咕咚地往肚子里吸着血。看着那家伙这副凶相,我被吓瘫了,蜷缩在地上起不来。我想,它喝完了牦牛的血,就该来对付我了。我只有等死。它猛吸了一阵后,可能是牦牛血管里的血被它吸得差不多了,就站起身来。也许它还觉得没过瘾,于是抡起大手,照着牦牛的脑袋劈去。这家伙也不知道有多大的劲儿。只这一掌,就把牦牛的脑袋劈碎了,脑浆子被劈了出来。我想我可能一分钟的活头儿都没有。它转过身来,瞅了瞅我,我也瞅着它。它满嘴是血,脸上身上也有血,样子真吓人。出乎我意料的是,它没奔我来,而是转过身去,朝着山上的树林走去。” 1979 年英国一个探险队来到喜马拉雅山脉的一个山顶,这个山顶海拔为 4520 米,当考察队员们吃力地攀到山顶时,突然发现一个山谷内的冰上有一群神秘的人在活动,同时还听到类似嘶喊的叫声。登山队长区艾 · 艾德瓦尔德兹事后还说:“另一个有力的证据可以证明喜玛拉雅山脉存在着神秘的生物,我们在那里发现了许多巨大的脚印,这些脚印异常清晰。我们将它拍摄了下来。照片很清楚,堪为这方面最好的照片。当时,我们还听到一阵尖叫声,陪同我们登山的谢尔巴族向导说,这是亚伊提在叫。亚伊提是凶恶的雪人最流行的名字之一,谢尔巴族则是尼泊尔山里的一个民族。他们原属藏族,讲藏语,以向喜马拉雅山顶抬东西而闻名于世。”尽管大部分动物学家讥笑“可能存在一种尚未发现的人类生物,而它又可能弥补生物进化链条中的缺环的观点”,但是,最著名的生物学家达尔文制定的理论却在为探索亚伊提的人们依靠的基础理论。 

          20 世纪 50 和 60 年代中,科学家只要听到关于亚伊提的目击报告时便矢口否认,认为这种“山人”只不过是一个神话而已,但是此后,科学家们很快改变了立场,这是由于一些新证据的力量正在与日俱增。传说毕竟是遥远年代流传下来的古老故事。且看三四十年前,墨脱县的参觉大叔领着村里的孩子采蘑菇。忽听得对面山沟里发出“咕咕咕”的叫声。不好!一个高大的全身长毛野人迎面走来了。快逃!大叔叫孩子们先跑,自己背筐,走在最后。等孩子们叫来村中的大人,参觉大叔已倒在地上,喉管被撕破,血被吸走。啊!人们发现“野人”的脚迹,约 33 厘米。从这也可看出“野人”粗野、残暴的行为。 1975 年,有许多解放军和老乡正在“那给”的地方劳动,忽然发现对面山坡上有一个野人用手拨开树枝和积雪往山上艰难的走去。也许是由于饥寒交迫的缘故,迫使它下山来找食物。当年在墨脱到背崩之间的森林边上有一条河。每当天气晴朗,“野人”也时时出现在河边饮水,有人曾在此处拣到野人毛,发现过野人粪便。如今,这里因开荒修渠,筑路放炮,使野人远离此地,很少再出现了。1980 年 9 月 24 日,有两个巴门族的小姑娘,路过这一带叫“阿甲”的地方,突然迎面站着一个乳房很大的“野人”。其中一个 15 岁的女孩当时被吓昏倒在地上,而另一个则拔腿便跑,忙喊“救命”!这个女“野人”无意伤害两个小姑娘,她可能觉得没趣,便独自走开了。据说,如果遇见是男人,它便会去抢人,回去作配偶。有一位曾与“野人”孤身周旋的勇士。他叫耐穹,藏族,今年 40 余岁,藏南定结县陈塘村生产委员会的委员。 1968 年,他打猎走到定日县卡达区的“卢俄玛(羊尾洞)”的附近。山腰有一个可供四五人住宿的洞穴。天色已晚,他吃罢干粮,就在洞中挨着篝火和衣而卧。午夜时分,他被怪叫声惊醒。啊!一个直立在洞口小径上的怪物,用石块不断砸来,一边发出怪叫以示威胁。这是一个绝非猿猴、狗熊之类的“野人”,全身毛发呈灰白色,又目炯炯有神,火光辉映之下,看得格外清楚。洞上方似乎也扔来了石块。树木被摇得哗哗作响,与树枝断裂声交织成一片,如天崩地裂,看来,野人不只一个。原来这洞穴可能是“野人”居住的家,难怪他们对“侵入者”那么愤怒。怎么对付那飞掷的石块发出的“抗议”?唯一有效的办法是火!经过二三个小时的周旋,这场用“火”与“石”进行的辩论结束了,一场“侵入”与“反侵入”的风波平息。天色渐白,野人们退走了。就在这个“野人之家”的附近有一片草场。 1969 年一个 15 岁的尼泊尔男孩,赶着一群牲口来放牧。有人看见他被野人抓走,至今未回。

^_^历史话今天………………

          今天是10 月2 日。 1895 年的这一天,天津大学的前身北洋学堂成立; 1964 年的这一天,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首演。

          先来说一说对中国的近代化起到重大作用的北洋学堂,这是中国的第一所现代国立大学。现在的北京大学,也就是京师大学堂,实际上应该是在戊戌变法的时候留下的唯一遗产。京师大学堂是 1898 年建立的,在这之前, 1895 年的今天,北洋西学学堂成立。

          北洋西学学堂后来被称为北洋大学堂,后来“堂”字又被去掉,就成了“北洋大学”。 19 世纪时,在中国已经有了一些教会大学,但是北洋大学应该是中国第一所现代国立大学。北洋西学学堂最初是由盛宣怀主持创办的。盛宣怀这个人,对中国的教育、工商等各方面的发展都起到了重大的作用。早在 1870 年,盛宣怀就积极协助李鸿章兴办各种洋务企业,曾主持创办了轮船招商局、中国电报局,成立了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创办了中国通商银行,经办芦汉铁路。从 1908 年起主持邮传部,凡是铁路、邮政等诸多事务都归他管。他手里有钱,而且又有新的思想,在 1895 年 10 月 2 日,他主持创办了北洋西学学堂。

          第二年,也就是 1896 年,他又在上海创办了南洋公学,南洋公学就是后来的上海交通大学,这个学校的名号早就已经如雷贯耳了。所以,中国最重要的几所工科大学实际上最早就是由盛宣怀创办的,北洋大学和南洋公学的第一任校长也都是由盛宣怀担任的,当时叫“督办”。后来北洋大学经历了很多变迁,在抗战期间还迁到西安,和北平师范大学等联合组建了西北联大。大家今天经常说西南联大,因为有很多大师级的名人当年都就读于西南联大。西南联大是抗战期间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一起在昆明组建成立的。

          实际上在抗战期间还有一个西北联大,抗战胜利以后,西北联大也宣告结束,北师大又迁回北京,北洋大学则迁回天津。当年西北联大的校园保留了下来,也就是现在的西北大学,所以今天西北大学的前身就是西北联大。中国的很多大学其实都有一段比较复杂的历史。

          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大家觉得这个“北洋”好像不太好听,像是与当年那些北洋政府、北洋军阀有关,听起来怎么都觉得不顺耳,于是北洋大学改名为“天津大学”。这一改称“天津大学”,似乎就有点儿地方大学的意思,但实际上天津大学的前身就是北洋大学。天津大学沿袭了北洋大学的优秀传统。当年北洋大学的工科应该是中国最好的工科之一,北洋大学的工科不但是中国最早创建的工科,而且当时在办学过程中,它还和北京大学互换了专业。北洋大学的法科并入北京大学,而北京大学的工科分离出来并入了北洋大学。所以北洋大学的工科是自己的工科和后来北大的工科合并而成的,直到今日,天津大学的工科也一直很强。天津大学的建筑系是中国最好的几个建筑系之一,和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的建筑系齐名。天津大学的校园也很美,它曾经跟南开大学在同一个校园里。上海的南洋公学后来演变成了交通大学,交通大学下设北京、唐山、上海三个学校。唐山交大在民国时期也是非常好的工科大学,著名的桥梁专家茅以升就毕业于唐山交大。后来茅以升到美国留学,留学期间他的成绩特别出色,以至于后来美国很多名校都给了唐山交大毕业生免试入学的待遇。我曾讲过在茅以升去世以后,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的主席就是我外公。后来唐山交大在抗战时期又内迁到四川。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按照苏联的大学体制整个又做了大规模的院系调整,唐山交大的大部分专业迁到外校,唐山交大改组为唐山铁道学院,再后来迁到四川更名为西南交通大学。 1957 年,为了支援内地建设,上海交大的大部分院系迁到了西安,组建了现在的西安交大,而留在上海的部分就是现在的上海交大。国民党败退到台湾的时候,带去的北大教授在台湾组建了台大,清华的梅贻琦校长到台湾后在新竹组建了台湾“清华大学”,交大的教授到台湾以后建立了台湾“交通大学”。目前台湾最好的三所大学,就是“台、清、交”,这“台、清、交”毕业的学生就是台湾的名校生。今天给大家简短地描述了一下中国大学的变迁史,实际上这也是我们这个国家的历史的一面镜子。

^_^ 讲东讲西讲东西………

爱打扮的“山顶洞人”

《诗经》有云:“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意思是说,漂亮的女孩子是男子最好的配偶。这也就应了那一句老话: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有人又说,爱美是女孩子的天性,因此把梳妆打扮看成女性的专利。其实,男性比起女性来,一点都不逊色,大有当仁不让之势。据专家观测,男性似乎比女性更爱打扮。说起来,这种现象已经存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了,我们的祖先早就有此喜好。住在北京周口店的山顶洞人就是其中翘楚。

          1933年,在北京郊区周口店的龙骨山,考古工作者在挖掘北京猿人化石时,发现这个遗址的上方还有一个小洞,由于此洞位于山顶,所以把它叫作山顶洞。山顶洞分为洞口、上室、下室和下窨(YìN,意思是地下室)。洞口朝北,高约4米,下宽约5米。上室中的石钟乳和地上的石灰岩有烧炙的痕迹,说明这儿曾有人居住过。下室是个墓地,下窨全部是动物化石。关于这点,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在人类人住以前,一些动物偶然掉进这个天然的陷阱;另一种则相信这是山顶洞人的仓库。他们把没吃完的猎物放在这里储存起来,以备不测。经过测定,这个遗址距今约1万年,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

          从山顶洞发掘出的人类化石,至少可以认出7~8个不同的个体。根据头骨和牙齿鉴定,大概包括两个成年男人、两个成年女人、一个少年和两个小孩。其中有一个男人超过了60岁,两个女性比较年轻,一个小孩大约5岁,另一个是刚出生或还未出生的婴儿。7个人,有4个发现于下室,其余则在上室。那个男性老人的遗骸保存相对比较完整,发现于1933年11月9日。他的头骨完好,上下牙齿也还保留着,在其头骨左方发现有穿孔的海蚶壳、穿孔的狐犬齿,尸身上有一块赤铁矿石,而其周围地上的土呈红色,可以证明是赤铁矿石染的,由此判断出这里是墓地。因为在欧洲旧石器时代后期的墓葬中,用赤铁矿粉粒来陪葬是非常普遍的,我国后期的墓葬中也有类似情况。这是一种习俗,是原始宗教信仰的反映。

         1939年,魏敦瑞研究山顶洞人的头骨化石后,认为他们具有3个不同种族的性质:男性老人接近日本北海道的阿伊努人(即虾夷人),一个女性似爱斯基摩人,另一个属美拉尼西亚人。后来,人类学家吴新智重新进行了研究,认为这3个头骨都有相同之处,其形态反映出蒙古人种的特征,而与中国人、爱斯基摩人、美洲印第安人特别接近。因此,有足够理由相信山顶洞人就是黄种人的祖先。山顶洞人的体质特征主要有:前额高,胸腔发达,脑量增大,介于1300~1500毫升之间,牙齿细小,下颌突出等,已经与现代人非常相似了。

          山顶洞发现的石器很少,骨器也不是很多,除了1枚骨针和1件磨过的赤鹿角以外,没有什么特别的东西。从发现的实物来看,他们的制作与北京人的器具没有太大的区别,而且工艺显得更原始。对这个现象,考古学家解释说:山顶洞人直接拾拣北京人留下的器物来使用,因为他们的居住地一上一下相连接。而历史学家则另有说法,认为是山顶洞人在与敌人的冲突中失败后,拿走了精致的工具。至于墓地里的器物,是死者的随葬品,虽然珍贵,但是因为有所禁忌,山顶洞人和敌人都没有贸然拿走,所以才能保存至今。至于那件赤鹿角,有专家认为可能是一个因残破而被抛弃的矛头,它最初大概是一件武器,比如说可以用来对付河里的大鱼。在山顶洞人时代,还没有出现鱼网和鱼钩之类的鱼具,而这个鹿角可以充当一副鱼叉。在所有的器物中,最使人感兴趣的是那枚骨针。用兽骨刮削磨制而成,长8.2厘米,针尖很锐利,针身略弯,针孔是用尖状器挖制成的。这说明山顶洞人已经学会了缝纫,不仅制作衣服,还可以缝补帐篷。意识到穿衣的必要是一个进步,而学会做衣服是一个更大的进步。

^_^学海无涯…………………

为什么北极熊是白色的?

北极熊生活在北极圈,即北极地区。这里大部分地区常年被冰雪覆盖,十分贫瘠。北极熊也许会食用它能找到的少量植物,但主要以海豹、小海象等水生动物为食,这片冰冻地区是它们共同的家园。北极熊捕食时,身上微微泛黄的白色毛皮帮助它与环境融为一体。毕竟,北极没有什么藏身之处!北极熊的毛皮极厚,有了这层毛皮,它就能忍受极地气温,还能在北极水域遨游,它的猎物常常是在水下发现的。北极熊还是游泳健将,它们独特的爪子 —— 掌底长满毛 —— 能让它们在冰雪之上快速奔跑而不至于滑倒。

大角羊在战斗时会弄断它们的角吗?

不会。野生大角羊生活在从加拿大南部一直绵延至美国科罗拉多州的落基山脉地区,以硕大笨重的犄角闻名[可重达 31 磅( 14 千克)],雄性大角羊的犄角主要用于争战或领土争夺。在繁殖季节,它们又为雌性大角羊而战。虽然雄性大角羊在战斗时常常以头相撞,而且持续数小时,但是它们的头盖骨是双层的,目的就是为了承受这些猛烈的撞击。它们的头盖骨与脊柱之间有一个宽大的肌腱,肌腱帮助头部旋转和躲避撞击。

^_^ 脑筋急转弯………………

刘营长开 6 枪打死了他附近的 5 个敌人,他的附近只有这 5 个人,为什么人人都说他打死了 6 个人呢?

上题答案:

寿命最长的那个人。

Published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