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星人留下的各种物证

         外星人给地球人留下的各种物证 ?今天不是愚人节吧!你相信吗?

1 .飞碟人给目击者两片带文字的纸片 1965 年 3 月 2 日,美国罗克维尔城,一位美国人看到一架直径 7 米大的外星飞碟物体,降落城郊一块空地上。一个头带透明头盔的类人生命体向目击者走去,并从连裤服上衣左侧取出一个黑色的小盒子。同时又给目击者二片质地极细的纸,上面写着奇形怪状的外星文字。美国专家研究后发现,文字中有火星二字,其余的就不明其意了 …… 据美国飞碟专家霍尔曼森说, 1965 年,发现人类生命体留下文字中常常提到金星、火星、木星这些星球,想必他们是来自那里,或在那里居住过,或那里有他们的基地。 

2 .飞碟人给目击者几块金属片 1965 年 4 月 24 日,美国在达特木尔发现一个飞碟在离地面 1 米飞行,后来从里面走出三个人类生命体,来到目击者面前,操着蹩脚的英语,并给了他们几块金属片。后来这几片碎片被送到美国埃克塞特天文台学会去研究,其结果保密起来,未予发表公布。 

3 .飞碟人给目击者一块奇怪的金属 1965 年 8 月 24 日,一个飞碟人向一位巴西人说:我们来自另一个星球。飞碟人还给他一块奇怪的金属,后来这块金属被送到一家铁路公司去化验,进行研究分析 …… 显然,这块金属对研究飞碟有重要的意义! 4 .外星人给目击者一块带金属光泽的物体瑞典有一位工人在野外看到一个落在地上的飞碟物体,在飞碟起飞后,目击者到飞碟降落地,拾到一块具有金属光泽的遗留物。这个物体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至今还是谜。 

5 .外星矮人给一名学生金属物件 1965 年 8 月 19 日,两个外星矮人在墨西哥一名学生的脚心放了一块金属,那上面有莫名其妙的文字。后经世界各国著名的科学家、专家进行研究分析。用最先进的科学仪器、电脑进行细致地测试,均没有译出金属片上的文字含意是什么。 

6 .外星人给地球人一块白色卵石 1972 年 6 月,一位意大利无线电工程师,在天文望远镜中观察卫星时,突然发生停电,这时他看见有三个 2 米多高的外星人,眼睛发着光,不远处还停一个卵型的飞碟,直径 4 米,外星人在工程师手里放一块白色半透明的卵石。之后,三个彪形大汉便回到飞行物体。 

7 .外星人给数学家的礼物英国数学家约翰也有一块神奇的白色卵石,由石英组成。如今陈列在英国博物馆里。约翰的儿子给有关人员的信中写道:这块石头,是一位叫乌里埃尔的天使圣人给的。说明数学家约翰曾见过飞碟外星人。 

8 .飞碟人送给被绑架者一块小石子 1972 年 10 月,一位阿根廷目击者从几位外星人那里,获得一块坚硬的黑色石头,经过化验,石块即非隧石,也不是钻石,亦非地球上的岩石。当时这位目击者被飞碟的光击中失去知觉,后来他模糊地记着,在一个飞碟里曾呆了一段时间,等他醒来时,躺在自家的门口,手里拿着这块黑色的小石子。不过从那以后,这只手经常肿痛。 

9 .外星人送给地球人一块饼 1961 年 4 月,在美国威斯康辛州,一个外星矮人走下飞碟,来到目击者面前,拿出一个有两个把手的瓦罐,做出喝水的样子。目击者给他倒了水,他给了目击者一块饼,后经化验、分析,这块饼的成分地球上是没有的。

^_^历史话今天………………

          今天是8月22 日。 1948 年的这一天,冯玉祥遇难; 1969 年的这一天,著名的中医施今墨去世。 

          首先来说一下冯玉祥,冯玉祥的名字前面可以冠上各种各样的称呼,现在比较公认的是“爱国将领”冯玉祥,但是在某些历史时期也会被称为“大军阀”冯玉祥。有的历史书中把他写成脑后有“反骨”,冯玉祥曾经多次背叛自己的主子。但这历史要看你从什么角度讲,革命者都是背叛自己主子的,原来的主子不对那就要推翻他,所以“反骨”这个事情就很难说。冯玉祥确实是首先背叛过清朝,参加了滦州起义,但所有清末时背叛清朝的起义都应该算是正面的,这就不用说了。冯玉祥还背叛过军阀,背叛过军阀算不算好事儿,这也说不清楚。因为冯玉祥是直系将领,大家知道北洋军阀当时分为直系、皖系、奉系这么几个主要的系,冯玉祥是直系中最重要的主将之一。滦州起义其实对辛亥革命没有起到什么太大的作用,因为当时全国到处都在起义。倒是 1924 年冯玉祥发动的北京政变,不仅一举推翻了直系掌控的北京中央政权,还使自己的部队得以迅速壮大并改称国民军,成为国内举足轻重的一支军事力量。冯也因此被人称作“倒戈将军”。紧接着在 1930 年的中原大战中,冯玉祥与阎锡山等人一起举兵反蒋。此时的冯玉祥是不是背叛了中央政府,这也很难说,那时候很多人都觉得蒋介石的中央政府不好,都去反蒋,那冯玉祥背叛这个算不算好的一方面也很难说。所以从一种历史的角度看,冯玉祥是叛军,但从另外的角度看,蒋介石倒行逆施,双手沾满人民的鲜血,冯玉祥背叛蒋介石是好还是坏呢?反正冯玉祥是连续背叛了很多次,他就是这样一个很复杂的人。

          但是有一点,都是不可否认的,那就是冯玉祥缔造了在整个民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的一支军阀军队。这支军队在很长时间里被称作国民军,后来又称西北军。冯玉祥其实不是西北人,最开始他一直在河北、北京这一带,他的部队从一个营开始,慢慢发展起来,后来他被授予西北边防督办,西北五省慢慢地成了他的地盘,打到最后整个西北都成了他的,所以这支国民军后来就改称西北军了。冯玉祥实际上是中华民国乱世中军人成长的一个最典型的样本,从一个丘八行伍出身,没接受过什么正规的军校教育,但是他比较能打,而且比较能钻营,慢慢就混了个营长当。后来他到河北的几个县去招了一些兵,慢慢发展成一个旅,然后又发展成一个军,最后成为一支拥有十三个军的强大队伍。

          到 1930 年的时候,冯玉祥的部队已经成为中国当时最强大的军事集团之一,讨蒋联军人数与战斗力几乎可以与蒋介石的中央军相媲美。在冯玉祥当旅长的时候,他的下面就已经开始有“五虎上将”。他当军长的时候下面已经有了“十三太保”。这“五虎上将”和“十三太保”都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五虎上将”当中就包括后来卢沟桥事变时的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以及把溥仪赶出宫的鹿钟麟,还有刘郁芬、张之江等,刘郁芬后来当了大汉奸。“十三太保”中则云集了当时中国大批著名军人,包括大家都知道的韩复榘、后来的大汉奸石友三,以及爱国将领吉鸿昌、张自忠等。

          你说是因为冯玉祥有福气,还是因为他治军有方呢?我觉得首先应该还是治军有方吧。因为在乱世当中,很多人成了小军阀、中军阀、大军阀,但大部分还是被灭掉了。之后冯玉祥就一步一步地成长起来,最后成为北伐的三支最重要的力量之一。其实严格说来,北伐当中只有两支最重要的力量,当时有两大国民党军事集团的军队率先誓师出征,一个是蒋介石为总司令的国民革命军在广州誓师,另一个是冯玉祥为总司令的国民联军(俗称西北军)在五原誓师。那时整个北方的北洋军都被冯玉祥的军队吸引在南口,爆发了南口大战,所以南方的北伐军才能这么顺畅地打到长江边。后来冯玉祥孤军守在南口,战败了,打败以后就撤到了五原,这个时候全军还是比较完整的。冯玉祥在失败后就跑到了苏联,学习了革命理论,这时冯玉祥从一个旧军阀变得非常先进,还入了国民党,他是孙中山先生的信徒,喜欢苏联的革命,回来的时候已经戴上了苏联的八角帽,还带着苏联援助的机枪。

          冯玉祥从苏联回来后,就在五原誓师北伐,所以当时从南向北打的是北伐军,从西向东打的就是冯玉祥的西北军(即国民联军)。西北军先解西安之围,然后出潼关,之后在河南和北伐军会师,会师以后又一起向北打。这个时候第三支力量才加入了北伐,也就是阎锡山率领的晋绥军,阎锡山是老财主式的那种人,善于察言观色、坐山观虎斗,他看西北军和北伐军打得差不多了才出来。所以打倒北洋军阀的主力就是从广州出发的北伐军以及冯玉祥的西北军。

          ,北伐结束以后,中国出现了“四大军阀”,称为“四大集团军”,就是蒋系、冯系、阎系和桂系。蒋系就是黄埔系以及黄埔系周边的中央军,冯系就是冯玉祥的西北军,阎系就是阎锡山的晋绥军,其实力还不如冯系,桂系就是李宗仁、白崇禧的部队,桂系的实力是最弱的。实际上冯玉祥率领的西北军是当时最强的一支部队,冯玉祥不听蒋介石的,才导致后来连续爆发的战争,包括 1929 年的蒋冯战争、 1930 年的中原大战等。中原大战是民国时期最大规模的一场内战,双方出动了一百几十万大军,当时冯军全部上了前线,而且是反蒋军队里最能打的。在中原大战中东北的张学良坐山观虎斗,最后两边都争取张学良。中原大战打得不可开交,冯军在陇海线前线归德,也就是今天的商丘这个地方,两次差点儿生擒蒋介石。现在我们很多历史课本中都没多写这个中原大战,都是一带而过,其实当时冯军的吉鸿昌、孙良诚等都非常骁勇善战。在陇海线前线,冯军、蒋军双方一天总共能发射四万颗炮弹,这个在当时很落后、很穷的中国是非常不容易的。我们在 8 月 13 日讲过淞沪战役,淞沪战役是抗日期间最激烈的一场战役,在战争最激烈的时候,我军一天发射过两万颗炮弹,但这还不如中原大战时期一天发射的炮弹多。冯玉祥学习了孙中山,学习了社会主义,学习了各种标榜先进的东西,特别关心人民,从来不穿那些旧式军官穿的靴子,大家看冯玉祥的照片,永远都是穿着士兵的衣服,老棉袄、缅裆裤,标榜自己跟士兵一条心。但实际上在冯玉祥的内心深处,他还是个封建大家长,他对手下的将领就跟他当营长的时候对那些兵一样,要打就打,要骂就骂,最后大家纷纷叛离了冯玉祥。中原大战最后其实不是蒋介石打败了冯玉祥,而是由于大批的主力干将叛离了冯玉祥,最主要的是“十三太保”排第一的韩复榘叛离了他。韩复榘本来是冯玉祥军中最能打的将领,也是第一个打到北京的,那最后韩复榘为什么叛离他呢?据说在一次作战会议上,冯玉祥说要怎么怎么做,韩复榘这时候已经是军长、省主席了,他说咱能不能这样,结果冯玉祥不但不听韩复榘的建议,还当场扇了他一个大耳光,而且让他到门口去和自己的哨兵一起站岗。你想当时韩复榘已经是军长了,下面都是自己的亲信和将领,让他到门口去站岗,在大太阳底下晒着,而且会议结束后大家都走了,韩复榘还一直在那儿站着,韩复榘的战士都哭了。正好这时候蒋介石来找韩复榘,蒋介石可比冯玉祥要现代、文明多了,娶了会说英文的老婆,信基督教。蒋介石说你看我对你多好,不像冯玉祥那么对你,咱俩像兄弟一般,我还给你钱,冯玉祥一分钱也不给你,你跟我干得了。韩复榘一想也是,这冯玉祥一点儿不给我面子,还抽我大嘴巴,让我站岗,蒋对我多好,于是就离开了冯玉祥,跟了蒋介石。

          当时中原大战打到最后的时候,冯玉祥打电话到前线,像吉鸿昌这样骁勇善战的军长都得跪下接电话,而且冯玉祥在电话里还要问:“吉鸿昌你跪下了吗?”吉鸿昌当着军部所有人的面跪在那儿说:“冯先生,我跪下了。”他们那个年头没视频,要是有视频冯玉祥估计得看一看是不是真的跪下了。在蒋系的部队里,大家管蒋介石都叫“主座”,不管蒋介石担任什么职务,都这么称呼。而在冯系的部队里,不管冯玉祥担任什么职务,冯系的将领都管冯玉祥叫“冯先生”。那个时代军队还是很封建的,大家就只认自己的主子,就像三国的时候说的主公,现在听着有点儿像《上海滩》里的冯先生。大家都是那种“生是冯家人、死是冯家鬼”的劲头。南口大战最后撤退时,刘汝明那个师殿后,走到大同的时候,前面打头的韩复榘、石友三都已经被阎锡山收买了。阎锡山对韩复榘、石友三说,五原那么小的城市,哪儿容得下你们十几个师,连部队的粮草都不够,干脆留到我们这儿吧,我给你们钱。于是韩复榘、石友三就留在了大同,假装归了阎锡山,其实主要是为了吃他的饭。刘汝明率领着最后一个师,已经打得衣衫褴褛,在路过大同的时候,韩复榘和石友三还去劝刘汝明,说你也跟我们留在大同吃他阎锡山的吧。刘汝明说我生是冯家人,死是冯家鬼,必须去五原。弄得韩复榘、石友三没有办法,说那这样吧,你到五原告诉冯先生,只要冯先生一回国,我们两个立即归队。现在我们留在大同只是想替冯先生省点儿粮食。所以这个冯家的军队完全就是那种封建制的军队。

          中原大战最后的时候张学良已经发了通电,东北军即将入关,冯玉祥的西北军必败无疑。其实冯玉祥当时还占领着西北五省,退回潼关以后完全还可以东山再起,不过他在西北只留了一个军,这个军就是后来抗战的时候非常强悍的一支部队,参加过台儿庄战役,军长叫孙连仲,抗战的时候号称“孙铁头”。西北军当时全军到前线打仗,就靠孙连仲一个军在西北剿匪,东奔西杀到处镇压西北“五马”,也就是马步青和马鸿逵的部队。最后冯玉祥给他发电报说,你开上前线,我们和张学良拼了,孙连仲不理解,给冯玉祥发电报说,既然我们东路军已经败了,那就让全军退回潼关,我们至少保有西北五省,可以再重新发展嘛。冯玉祥这个时候就露出了老粗的本来面目,那个浑劲儿就上来了,回电报说我已经没那么大耐心了,咱们胜则银马长枪,败则一拍两散,孤注一掷了。孙连仲没办法,最后一个军也调出潼关上前线。当时西北军的前线已经全部崩溃了,有相当一部分冯军直接投奔了蒋介石,因为大家都知道自己已经必败了,还有一些比较忠于冯玉祥的将领,像吉鸿昌,就把军队留下,个人投奔蒋介石了。剩下的西北军在宋哲元的带领下,也不听冯玉祥的了,直接退过黄河,接受了张学良的改编。冯玉祥后来就下野了,李宗仁、阎锡山、汪精卫也前后下野了,汪精卫当时是反蒋的精神领袖、政治领袖。冯玉祥后来跑到了泰山,你说他是去出家也好,还是去隐居、假装读书也好,他自己亲手带起来的这支冯家军已经彻底散了,他的心也彻底伤了。后来到抗战爆发的时候,由于华北一带全都是之前的西北军,山东是韩复榘、华北是宋哲元,还有孙连仲,都是原来西北军的旧部,所以当时暂时为了抗战,又任命冯玉祥当第三、第六战区的总司令,让他去指挥当年那些麾下的旧部。 1933 年的时候长城抗战,他组织大家去前线,结果当年他最亲信的那些部队都不听他的。他的“十三太保”里只有吉鸿昌一个人跟着他去抗战,其他人都不理他。即使是为了抗日,众将也都不见他。

          所以后来华北抗日打得很惨,当时中央军在淞沪战役中打得非常激烈,而华北地区整个是冯玉祥系统的西北军,四天之内平津两地就沦陷了,整个河北、山东也几乎是不战而退。最后蒋介石虽枪毙了韩复榘,但华北还是很快沦陷了。倒是在山西这一带,当年远没有冯军强大的阎锡山率领着晋绥军,打了忻口战役、平型关战役,重创日军。所以这时候冯玉祥大势已去,他后来就跟宋庆龄他们一起提出《恢复孙中山先生手订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案》,几年后又在美国组织民主党派,从一个军阀变成了一个民主人士。抗战以后,冯玉祥开始越来越左倾,因为没有军队了,他就靠自己了,后来又跑到了苏联。最后从黑海上船回国的时候,船着火了,冯玉祥不幸遇难了。至于他是怎么遇难的,这件事儿到底是谁干的,有很多种说法,有的说法就是国民党特务干的。因为不管怎么样,冯玉祥还是有很大的号召力,一旦他回国以后倾向于共产党一边了,那对于国民党不太好,于是就把他给杀了。西北军到最后退到台湾的时候,“十三太保”中还有三个兵团司令,就是孙连仲、刘汝明以及冯治安。这三个人退到台湾以后被剥夺了兵权,最后在阳明山结庐而居,过去的恩怨什么的都不谈了,三个人一起重新记录了西北军史。西北军从晚清开始,由冯玉祥一手创建起来,到最后国民党退到台湾去,还有三个兵团司令,所以整个西北军史就是民国旧军人的历史,从晚清开始一直到退到台湾。

^_^ 讲东讲西讲东西………

李清照改嫁

          好心人竭力捍卫着千古第一才女的清誉,偏偏有好事者要还原本来面目,嫁与不嫁,皆无损女词人在文学史上的不朽声名。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就像女词人自己所说的一样,李清照晚年流荡无归,屡遭打击,谢世以后,还留下一个千古之谜——晚年有没有改嫁张汝舟。

          这个谜起源于宋代,在宋代人赵彦卫的著作《云麓漫钞》中录有李清照的一封信——《上内翰綦公(崇礼)启》(下简称《谢启》),这封《谢启》记录了李清照晚年改嫁张汝舟的经过。按照《谢启》的说法,清照是在重病其间被骗结婚的,婚后,张汝舟暴露出市侩面目,她不堪虐待,宁愿坐牢揭发张汝舟的罪行。按照宋代法律书籍《刑统》的规定,妻告夫,虽属实,仍须徒刑二年。当时有个叫綦崇礼的官吏帮了李清照的忙,使李清照免受牢狱之苦,于是,清照写信对綦崇礼表示“感戴鸿恩”。关于清照改嫁一事,除了《谢启》比较详细记载以外,宋代历史性的著作《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下简称《要录》)及不少其他宋代学部著作均有记载。

          但是在明代有一位叫徐勃的学者却提出李清照改嫁之说不可信,他的观点主要是说清照年老和官宦出身不可能改嫁。到了清代,许多学者都为清照改嫁“辨诬”。在此以后,也有不少人摆出证据来证明李清照确实改嫁过。争论的双方各执其词,莫衷一是。

          清代人卢见曾从清照对丈夫的眷恋和对金石卷轴爱护的角度否定清照改嫁。继卢见曾之后,俞正燮又较全面,较有代表性地论述了清照改嫁不可信,其主要是否定了宋代著作记载改嫁一事的可靠性。首先,对于《谢启》,他认为,如果按照《谢启》的说法,李清照改嫁张汝舟,不久与其反目,清照便告发汝舟行贿得官的罪行,最后涉讼而与之离异,那么,《谢启》为什么称此事为“无根之谤”?另外,《谢启》中有“持官书文字来辄信”的话,俞正燮认为,男女婚嫁,世间常事,朝廷不须过问,官吏岂有文书:再加上《谢启》文笔劣下,前后矛盾,中间杂有佳语,定是篡改本。针对《谢启》提供的内容,俞正燮推断,只有把《谢启》看作是清照感谢綦崇礼解救“颁金通敌”(李清照另一冤案)一案,才说得通,至于改嫁之类的内容是别人硬加上去的。其次,对于《要录》,俞正燮认为,《要录》的作者李心传与李清照远隔万里,他的记录很可能是误听误载。俞正燮还引了别人的材料说,《要录》中所载辛弃疾为韩惋胄作寿词,事实上是不存在的,因此,《要录》的可靠性是值得怀疑的。

          到了近代,也有不少人提出李清照改嫁一事不存在。况周颐考证了张汝舟,李清照在赵明诚死后的行踪,证明两人踪迹判然,不可能有改嫁之事。不久以前,黄墨谷几次著文为清照“辨诬”,除了附和俞正燮等人的观点外,也摆出了不少自己的看法。这些看法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对于《谢启》,他认为,从李清照的自传性文章《后序》中可以看出,“颁金通敌”一案发生在建炎三年,但是,延续到绍兴元年仍未解决。何况,《谢启》是事后的感谢信,当然有可能作于绍兴三年以后。这样,《谢启》中提到的背景和綦崇礼的官衔等与事实就不矛盾。另外,綦崇礼与赵明诚是亲戚,清照如果真有改嫁之事,而且又涉讼,她会腆颜去求他帮助吗?所以说《谢启》是为了感谢解救“颁金通敌”冤案才作的。第二,黄墨谷对其他宋代著作记载清照改嫁情况提出异议。照他看来,宋代这么多人记载清照改嫁一事,可是,赵明诚的表甥,又是綦祟礼的儿女亲家谢及在他的著作《四六谈鏖》中不但不提清照改嫁一事,还称清照为赵令人李,并且引了清照对明诚表示坚贞的祭文,“坚城自坠,怜杞妇悲深”。第三,黄墨谷对李清照自传性文章《后序》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提出,按照历法和宋代著作《容斋四笔》、《瑞桂堂暇录》的记载,《后序》应当作于绍兴五年,这时张汝舟已经除名三年了。换句话说,即使清照有改嫁一事,《后序》也应该提到。除了上面这些说法外,黄墨谷还提出,如果摒弃清照《后序》所反映的内容,摒弃清照诗、词、文章和她的生平事迹来谈论清照改嫁一事是不全面的。李清照曾经讲过,“虽处忧患而志不屈”等述志的话,在明诚死后,她又为颁行《金石录》耿耿于怀;在68岁时还上表于朝。这些情况,也是否定清照改嫁的极好佐证。

          与俞正燮、黄墨谷等人观点相反,另一些学者认为,在记载清照改嫁的材料中,“就时间而论,胡仔、王灼、晁公武、洪适都是清照同时代人。就地域论,胡仔、洪适之书,一成于湖州、一成于越州,并不是去天万里,而胡仔、王灼成书时清照仍然健在。要说在清照生前他们就敢明目张胆地造她的谣言,伪造《谢启》这是很不近情理的。南渡后明诚的哥哥存诚、思诚都曾做到不小的官,赵家那时并不是没有权势”。(黄盛璋《李清照事迹考辨》)针对《谢启》的真伪问题,黄盛璋提出,清照“颁金通敌”冤案发生在建炎三年,从《谢启》中提到的“克复”、“底平””和称綦崇礼为“内翰承旨”等情况看,《谢启》当作于绍兴三年以后,因为建炎三年,朝廷正在仓皇避乱,不可能有“克复”、“底平”等事。再说,当时綦崇礼只担任中书舍人的官职,此职不能冠以“内翰承旨”的头衔。由此可见,发生在建炎之年的“颁金冤案”与《谢启》风马牛不相及。

对有人提出张李二人在明诚卒后到汝舟编管前踪迹判然时,黄盛璋提出,从宣城、广德经吴兴有一条“独松岭道”,故不能否定张汝舟未去过杭州。最后,黄盛璋从宋代社会习俗中分析改嫁一事,他认为,妇女守节直到明、清两代才趋严格。《宋史.礼乐志》中记有治平,熙宁年间诏许宗女、宗妇再嫁之事。可见,改嫁在宋代是极为寻常的事,当然宋人对清照改嫁一事不会大惊小怪。

^_^学海无涯…………………

世界上什么地方最潮湿?

南美洲哥伦比亚略罗镇( Lloro )的年均降水量约为 523.6 英寸( 1330 厘米),居世界之最。

世界上什么地方最干燥?

智利北部的阿塔卡马沙漠形成于 1500 万年以前,是地球上最干燥的地方。它由盐碱盆地、沙子和熔岩流组成,年平均降水量仅为 1 毫米,比加利福尼亚的死谷还要干燥 50 倍。

为什么飓风又称魔鬼风暴?

飓风 —— 源于阿拉瓦克印第安语中的 huracán (恶魔)一词 —— 是一种巨大的风暴,风暴期间,平静的风眼周围环绕着大量的乌云、暴雨和狂风。飓风生成于热带温暖水域,随后围绕一个低气压中心旋转,以每小时 5—20 英里( 8—32 千米)的速度缓慢移动至世界各处的海洋(比如说大西洋、墨西哥湾、加勒比海和西太平洋,在西太平洋飓风被称为台风)。虽然飓风整体移动很慢,但风暴中盘旋风的速度能达到每小时 75—150 英里( 121—241 千米)之间。“魔鬼风暴”爆发期间,房屋四分五裂,树叶和枝丫从粗壮的大树上被撕扯下来,植物从地面被连根拔起,山洪把地面上不牢固的物体通通卷走,包括房屋、动物和人。风暴的中心 —— 有些情况下,直径约为 15 英里( 24 千米) —— 也称飓风眼。北大西洋的飓风季节从 6 月 1 日持续到 11 月 3 日,而东太平洋的飓风大多只以热带风暴的形式出现。今天,人们利用太空卫星追踪飓风的行迹,以便为风暴途经的城市提供预警。

^_^ 脑筋急转弯………………

医治晕车的最好办法是什么?

上题答案:

狗洞。

Published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