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哈拉沙漠壁画

          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第一大沙漠,气候炎热干燥。然而,令现代人迷惑不解的是,在这极端干旱缺水、土地龟裂、植物稀少的旷地,竟然曾经有过高度繁荣昌盛的远古文明。

          沙漠上许多绚丽多姿的大型壁画,就是这远古文明的结晶。今天人们不仅对这些壁画的绘制年代难以稽考,而且对壁画中那些奇形怪状的现象也茫然无知,成为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谜。 

          1850 年,德国探险家巴尔斯来到撒哈拉沙漠进行考察,无意中发现岩壁中刻有驼鸟、水牛及各式各样的人物像。 

          1933 年,法国骑兵队来到撒哈拉沙漠,偶然在沙漠中部塔西利台、恩阿哲尔高原上发现了长达数公里的壁画群,全绘在受水侵蚀而形成的岩石上,五颜六色,色彩雅致、调和,刻画出了远古人们生活的情景。此后,世人注意力转到撒哈拉,欧美一些国家的考古学家纷至踏来。 

          1956 年,亨利 · 罗特率领法国探险队在撒哈拉沙漠发现了 1 万件壁画。翌年,将总面积约 1080 平方米的壁画复制品及照片带回巴黎,一时成为轰动世界的奇闻。从发掘出来的大量古文物看,距今约为 1 万年至 4000 年前,撒哈拉不是沙漠,而是大草原,是草木茂盛的绿洲,当时有许多部落或民族生活在这块美丽的沃土上,创造了高度发达的文化。这种文化最主要的特征是磨光石器的广泛流行和陶器的制造,这是生产力发展的标志。

          在壁画中还有撒哈拉文字和提裴那古文字,说明当时的文化已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壁画的表现形式或手法相当复杂,内容丰富多彩。从笔画来看,较粗犷朴实,所用颜料是不同的岩石和泥土,如红色的氧化铁、白色的高岭土、赭色、绿色或蓝色的页岩等。是把台地上的红岩石磨成粉末,加水作颜料绘制而成的,由于颜料水分充分地渗入岩壁内,与岩壁的长久接触而引起了化学性变化,溶为一体,因而画面的鲜明度能保持很长时间,几千年来,经过风吹日晒而颜色至今仍鲜艳夺目。这是一种颇为奇特的现象。

          在壁画中有很多人是雄壮的武士,表现出一种凛然不可侵犯的威武神态。他们有的手持长矛、圆盾、乘坐在战车上迅猛飞驰,表现出征场面;有的手持弓箭,表现狩猎场面。还有重叠的女像,嘻笑欢闹的场面。在壁画人像中,有些身缠腰布,头戴小帽;有些人不带武器,像是敲击乐器的样子;有些似作献物状,像是欢迎“天神”降临的样子,是祭神的象征性写照;有些人像均作翩翩起舞的姿势。从画面上看,舞蹈、狩猎、祭祀和宗教信仰是当时人们生活和风俗习惯的重要内容。很可能当时人们喜欢在战斗、狩猎、舞蹈和祭祀前后作画于岩壁上,借以表达他们对生活的热爱或鼓舞情绪。

          壁画群中动物形象颇多,千姿百态,各具特色。动物受惊后四蹄腾空、势若飞行、到处狂奔的紧张场面,形象栩栩如生,创作技艺非常卓越,可以与同时代的任何国家杰出的壁画艺术作品相媲美。从这些动物图像可以相当可靠地推想出古代撒哈拉地区的自然风貌。如一些壁画上有人划着独木舟捕猎河马,这说明撒哈拉曾有过水流不绝的江河。值得注意的是,壁画上的动物在出现时间上有先有后,从最古老的水牛到驼鸟、大象、羚羊、长颈鹿等草原动物,说明撒哈拉地区气候越来越干旱。那么,在今天极端干燥的撒哈拉沙漠中,为什么会出现如此丰富多彩的古代艺术品呢?

          有些学者认为,要解开这个谜,就必须立足于考察非洲远古气候的变化。据考证,距今约 3000 ~ 4000 年前,撒哈拉不是沙漠而是湖泊和草原。约 6000 多年前,曾是高温和多雨期,多种植物在这里繁殖起来。只是到公元前 200 至公元 300 年左右,气候变异,昔日的大草原终于才变成沙漠。是谁在什么年代创造出这些硕大无比、气势磅礴的壁画群?刻制巨画又为了什么?

          尤其令人不解的是,在思阿哲尔高原丁塔塞里夫特曾发现一幅壁画,画中人都戴着奇特的头盔,其外形很像现代宇航员的头盔。为什么头上要罩个圆圆的头盔,这些画中人为什么穿着那么厚重笨拙的服饰?说来也巧,美国宇航局对日本陶古的研究结果,竟然意外地披露了一些撒哈拉壁画的天机。日本陶古,是在日本发现的一种陶制小人雕像。陶古是蒙古服的意思。这些陶古曾被许多历史学家认定为古代日本妇女的雕像。可是经过美国宇航局科研人员鉴定,认为这些陶古是一些穿着宇航服的宇航员。这些宇航员不但有呼吸过滤器,而且有由于充气而膨胀起来的裤子。科学工作者的这个鉴定结果,除来自对陶古的认真研究外,还把一段神话传说作为参佐的依据。

          日本古代有个奇妙的关于“天子降临”的传说,有趣的是,恰恰在这个传说出现 100 年后,日本有了陶古。人们有理由认为,传说中的“天子”,也许正是外太空来的客人,而陶古恰恰是日本人民对这些“天子”—宇航员的肖像雕塑。假若日本陶古真的是宇航员,那么,撒哈拉壁画中那些十分相似的服饰,为什么不可能是天外来客的另一遗迹呢?

          我们是无神论者,我们的国际歌中也写着“没有神仙和皇帝”。然而,上述垂手可及的种种证据,又确乎是我们地球人目前难以测知的实体。我们把超于人力的一切称之为神,那是因为我们认为外太空的生命有可能曾经在我们地球上留驻过,正像我们在月亮和火星上曾留下地球人的标志一样。这两者的区别,仅在于月球和火星上没有能够识别地球标志的生命而已。如果真有太空人的话,我们愿意把外太空生命留下的痕迹称之为神迹,那是因为这些痕迹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值得探究的课题,给人类留下难解之谜。 

          20 世纪 60 年代初,中国考古人员在新疆的一座古老的山洞里发现了一批古代岩画,经科学测定,这是数万年前的作品。其中,有一组世界上最早的月相图,由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残月等连续画面构成。令考古人员震惊的是,满月图上居然会画出辐射线的细节。在满月图中,在球体的月南极处的左下方,刻画有 7 条呈辐射状的细纹线,这表明月图作者是极鲜明、准确地表现了月球上大环形山中心辐射出的巨大辐射纹。这与我们现在使用天文望远镜,才能观察到的月球表面成放射状的大环形山非常相似。该怎样解释呢?

          数万年前以钻木取火、结绳纪事的原始人是如何会知道月面地貌的呢?莫非这数万年前的月相图并非原始人所刻绘?那么,这古老月相图的主人又来自何方呢?如果说新疆山洞里的穴居人确实留下了他们创作的难予解释的原始作品,那么在世界上这样的史前岩画就并非罕见了,尽管从内容上看同样难予解释。

          在法国的卢萨克堡,人们发掘出一组画在水平石板上的壁画,画中人物竟穿戴长袍、靴子、腰带、外套及帽子,留着修剪过的长胡须,完全是一派 20 世纪才有的装束。考古学家的论证令人目瞪口呆,这组画确实是原始时代的真品。实在无法想像,赤身裸体、毫无服饰意识的穴居人会在石壁上画得出 20 世纪的人物。

          类似的岩画在南非的布兰德堡也有发现。画面上一个白人,身穿短袖上衣和紧身马裤,戴手套,结袜带,穿便鞋。左手端着酒杯,右手拿着弓箭,看来好像是在庆贺比赛凯旋。壁画诞生于史前时期,可又怎能令人相信这会属于史前人类的创作呢?是否当真有史前来客作为文明的使者降临过地球、并在原始人眼前露面呢?这种岩画难道会是古代人类想象的产物么?而绘有这类颇似宇航员形象的岩画,已分别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伊朗的西雅尔克、意大利的布列西亚、墨西哥的帕伦克等地相继发现。

          其中,意大利的布列西亚史前岩画上画有两个人物,他们都穿着鼓鼓囊囊的套服,头上戴着奇怪的密封盔,盔上还伸出天线似的短角,手里拿着不知名的工具。至于墨西哥的帕伦克岩画,则是在当地一座金字塔中深藏的石棺盖上发现的,它虽非史前作品,但却被研究专家称为“典型的史前宇航图”。

          画中人物很像是在驾驶着正在飞驰着的火箭。图中刻画出的飞行物,它前身尖,稍后是几个形状奇特的凹口,很像是舱门或通风口,再往后逐渐变宽,尾部是一股喷出的火舌。它前端处有开口,纳入空气,空气经由管道送入尾部。画中的玛雅人上身前倾,手中握着操纵杆状的东西,左脚跟踩在一块踏板上,他正全神贯注地注视着眼前的仪表。显然“火箭”处于向前飞行状态。这位操纵员的头盔装置复杂,有透气口、有管子,还有天线般的东西。他的衣着恰到好处,一套紧身连衣裤,腰间束着宽皮带,手臂和腿部紧束着绑带。他的前座与运载器的后部隔开,在运载器内可以看到各种对称的方、圆、点和螺旋线。在这幅在现代人们看来是极度超越了时代的古代作品中,究竟隐藏着怎样的信息呢?

          或者说,它将会告诉后世哪些秘密呢?玛雅人的祖先是否曾接待过神秘的“天外来客”呢?在前苏联,考古学家们发现了一幅画有奇特“飞船”的史前岩画,画中飞船由一排 10 个紧挨着的球体组成,这些球体置于一直角柜内,两边顶有大柱子。这难道是史前“天外来客”的星际飞船?但这种飞船的古怪构造却是无法让当今科学家所理解的。究竟是原始人见过这种飞船,还是天外使者有意留下了飞船图形?

^_^历史话今天………………

          今天是8月16 日。 1900 年的这一天,八国联军攻陷北京; 1977 年的这一天,猫王去世。

          先说说八国联军,八国联军在 1900 年的今天攻陷北京,前边曾经讲过八国联军一会儿攻占大沽口,一会儿又到了哪儿哪儿,咱们已经讲了好几次了,今天八国联军终于把北京攻破了,到今天为止,八国联军的故事算是讲完了。

          八国联军攻破北京是非常悲惨的一件事情,当时整个国家已经陷入一种完全崩溃的状态,政府腐败,民心、士气颓丧。之前我说过很多次,我们当时的武器装备一点儿都不比八国联军差,我们用的也都是洋枪洋炮,但是八国联军攻陷北京的时候,各地进京“勤王”的十几万大军,完全就是按兵不动地在旁边看着,除了甘军董福祥率领的一支回民军队外,没有几个人去抵抗。实际上当时来京城“勤王”的省就没几个,大部分的省在接到命令后都是拒不从命,很多省也就是送一些洋枪到北京,一个人都没出。各地叫“东南互保”,总督们公然违背清朝政府的命令,都不向外国开战,以保全自己的行政区。

          所以最后这么大一个国家也就来了大概十万“勤王”的军队,而且这十万“勤王”军队中只有董福祥率领的甘军还曾稍加抵抗,其他的就在旁边看热闹。当北京城被八国联军攻破之后,便一跑了之都回老家去了。据说董福祥当时很英勇,英军进攻这个门,他就在这边举着战刀指挥大家打,一会儿日军进攻那个门,他又跑到那边举着战刀督战,仿佛很勇敢很有效,虽然他的手下有不少人阵亡了。但事实上董福祥的甘军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时,只是稍加抵抗便落荒而逃,与保卫天津力战而死的聂士成完全不可同日而语。这不仅在史学界早有定论,而且当时就有民谣讽刺他。

          史书记载,当天津失陷后,董福祥率兵拒敌,结果在杨村一经战败就马上逃回北京。当敌军攻入北京炮声震天响时,他便率败兵逃出京城。故民谣唱道:“芝麻酱 , 下白糖,鬼子最恨董福祥。福祥足,跑得快,未曾开炮就先败。”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 , 逼着中国签订《辛丑条约》,大家都知道里面有关于庚子赔款的条款,要清政府赔偿四亿五千万两银子,分三十九年还清,本息合计九亿八千万两,这个我们前面讲过很多次了。

          除了这个赔款之外,当时在《辛丑条约》中还专门有一条,就是必须让中央政府处死董福祥。因为就是他的甘军杀死了手无寸铁的日本外交人员杉山彬,而围攻使馆的也是他的甘军。尽管他的甘军是那样的无能,以上万人军队围攻几百名洋兵把守的使馆竟久攻不下。中央政府看到这个协议以后却十分犹豫。董福祥在西北听说这件事情之后便立即发表声明说:“我是为了‘勤王’,是为了捍卫我们的首都才和敌人拼命作战。中央政府只要敢向敌人屈服,只要敢签这协议,应敌人要求将我处死,那我立即就在西北举事起义。”大家知道如果他举兵造反的话那可不得了,他带的可不是一支汉人的军队,他的甘军都是回民,一旦他揭竿而起,那事儿就闹大了。所以最后在签这个《辛丑条约》的时候,中央政府还真是跟八国联军谈判了半天,说把这条去掉吧,我们不能处死董福祥 …… 可见当时董福祥那种拥兵自重、敢于和中央政府叫板的底气是多么充足。

          这也预示着民国以后军阀割据、互相混战的乱局,早在清末年间就已经悄然萌芽、渐渐滋生了。本来八国联军破城之日,慈禧太后还等着各种大神来保护她。到最后城破了,八国联军已经开始进攻内城,打到紫禁城来了,慈禧才发现没有任何人来救她,她才从后门跑了。可见慈禧当时有多么愚昧,她一直都觉得北京城的安全没有问题。慈禧最后跑得极为仓促,连个随从都没有带,就自己披头散发跑的,一路上饿着肚子没有吃的。当时宫里可以说是混乱不堪,大家到处乱跑,慈禧也是自己一个人跑到半路,才有太监什么的追上来,路上她都恨不得要饭吃。后来在逃跑的路上有人给了她一个窝头,她吃得特别香,等一年以后从西安回来,她还惦记着这个窝头,非让御膳房给她做。御膳房的厨子想,这可怎么办,老佛爷要吃窝头,这窝头做出来她能咽得下去?于是就开始想办法改良,把那种普通的窝头加了各种东西,所以大家今天去北京的仿膳,会吃到一种特别小的窝头,现在已经成了北京著名的小吃,这就是当年慈禧跑路的时候吃的那东西。

          这八国联军中军纪最坏的当数俄国兵,他们在北京杀人、强奸、掳掠,为非作恶、横行无忌。其他七国士兵军纪之坏,也与俄国相仿,给北京带来了无情的灾难。当时德军的总司令瓦德西和中国的青楼名女赛金花之间还有一段传闻。

          瓦德西到北京后,曾去了北京的八大胡同,他觉得这地儿挺有意思,就要专门去逛一逛,结果在胡同里正好遇见了这个会说德语的青楼名女赛金花。赛金花当年曾经嫁给过一个中国的外交官,作为公使夫人去过欧洲四国,所以她之前在德国生活过几年,会说德语。她的外交官丈夫死了以后,她又重操旧业,回到了八大胡同,做起了青楼名女,但她不是那种随便“卖肉”的,她是给人做情人的,出卖的是包办婚姻之外的自由恋爱。赛金花会说德语,正巧那天这德国司令就见到了赛金花,两个人就好上了。后来赛金花就使劲儿劝他不要屠杀中国人民,瓦德西就听从了她的奉劝,所以赛金花保护了很多北京人的生命。

          大家想想当年中国那么多七尺男儿,跑的跑,降的降,当汉奸的当汉奸,最后由一个青楼女来挽救北京人的生命。这个时代就是这样,慈禧这个老女人跑了,赛金花这个青楼女子却挽救了大家,北京人民得感谢她。这位德国将军是整个八国联军的总司令,赛金花不但拦住了他更多地屠杀北京人民,而且保住了紫禁城,本来八国联军来了以后想干脆一把火把紫禁城烧了就完了,反正圆明园已经都烧掉了,但最后紫禁城得以保存下来,赛金花在其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不过从正史的角度来看,情况就不是如此了。八国联军当年也确实犯下了很多罪行,可以说是罄竹难书,我在这儿再简单补充几句。八国联军从城破之日起,就下令纵兵劫掠三天,这个纵兵劫掠是绝大部分战争胜利后都会用的,相当于犒赏军功。大家知道“为何而战”对战争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只有少数正义的战争大家才知道“为何而战”,像那种大帝国去灭别人的国,包括八国联军来侵略中国,完全是非正义的战争,那大家“为何而战”呢,只能告诉士兵我们去侵略别人,就是为了去抢他们的女人,抢他们的钱,所以城破之日纵兵劫掠,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历史上只有极少数的优秀皇帝,比如说攻破君士坦丁堡的伊斯兰皇帝,当年能做到不让士兵去劫掠,但是也要用别的方式犒赏大家,但那样的好皇帝确实很少。大部分的军官、大部分的将领,包括成吉思汗等,在胜利以后都要纵兵劫掠,八国联军也一样,所以八国联军攻破北京后在北京打劫了三天,杀了很多人,抢了很多东西。

^_^ 讲东讲西讲东西………

潘金莲其人其事

          不论历史上是否真有其人,这一女性形象的发掘绝对是一大创举,它为流传数千年的文化大餐添加了一道香辣的“佳肴”。

武松杀嫂是大家都很熟悉的故事,潘金莲是人们憎恶的淫妇形象。她私通西门庆,害死武大郎,最后被武松杀死。她虽然年轻貌美、口齿伶俐,但却是一个水性杨花的反面人物。历史上是否真有潘金莲其人,也是读者们所关心的。

《水浒传》、《金瓶梅》都写了潘金莲,但两书故事情节和潘金莲的性格却不一样。

          佚失的元杂剧《双献头武松大报仇》,可能是最早写武松杀嫂的文艺作品。创作于元末明初的《水浒传》小说,把潘金莲写成既是私通奸夫害死本夫的淫妇,又是封建剥削和封建婚姻制度的牺牲品。造成武松杀嫂这一悲剧的主要根源是罪恶的封建社会制度。书中写潘金莲原是清河县大户人家的使女,因为不肯依从男主人的调戏而向女主人告状。男主人怀恨在心,把她嫁给一个面目丑陋、身材短矮、头脑可笑的、比她大十几岁的武大郎。这种不相称的强迫结合,当然谈不上婚后的幸福。武大郎在清河县因一般无赖子弟纠缠其妻,不得已只好迁到阳谷县居住。武大郎在阳谷县遇到打虎的兄弟武松,把武松领到家中。潘金莲第一次见到仪表堂堂的小叔子,便产生了爱慕之心。武松是一个正统思想很重的人,潘金莲没有达到目的。武松出差以后,她经不住老奸巨猾的王婆和有钱有势、奸诈刁钻的西门庆的引诱,落入了他们的圈套,毒死了自己的丈夫。武松出差回来,弄清了事实真相后,杀了潘金莲和西门庆为兄报仇。

          写于明代隆庆、万历年间的《金瓶梅》,把潘金莲写成了一个残忍、刻薄、嫉妒、说谎、毒辣的淫妇。她毒死武大郎嫁给西门庆,整天过着花天酒地的腐朽生活,经常毒打丫环秋菊,甚至连她亲生父母,也常遭到她责骂。西门庆第六房妻子李瓶儿生了儿子,潘金莲非常嫉妒,用猫吓死了小孩,从而使李瓶儿本人也因思念儿子而死去。武松没有杀死西门庆,而是误杀李外传被刺配孟州。西门庆纵欲身亡后,潘金莲在王婆家暂住待嫁,被遇赦而回的武松杀死。武大郎、潘金莲原住阳谷,以后迁居清河,西门庆是清河恶霸。《金瓶梅》里的潘金莲比《水浒传》里的潘金莲更坏,虽然在西门府中,也曾遭到西门庆的打骂,她也是一个由丫头而变成为恶霸西门庆的帮凶。

在评话、戏剧舞台上,潘金莲的形象与小说相比也有许多不同。明人沈《义侠记》传奇中的潘金莲,基本上是根据《水浒传》小说改编的。一方面写她初嫁武大郎时是无可奈何的,但对自己的丈夫还有一定的感情。说什么:“夫虽丑,义非轻,一夜夫妻百日恩。”另一方面却写潘金莲作丫头时,即私通家主,被主母发现,强迫她嫁了武大。京剧《挑帘裁衣》、《武松杀嫂》等,也都是根据《水浒传》和《义侠记》而改编的。扬州评话、杭州评话、山东快书等曲艺都有潘金莲私通西门庆、武松杀嫂为兄报仇等曲目,主要情节虽也是根据《水浒传》小说改编的,但也敷演了许多详细情节,劝潘金莲增加了许多丑恶、毒辣性格的描写。例如武大捉奸,是潘金莲挑逗西门庆打伤武大;写潘金莲给武大灌了毒药以后,用被子把武大裹起来,自己上去坐着,不大一会儿就把武大憋死了。

          五四运动以后,在反封建和追求个性解放、婚姻自主的思潮影响下,欧阳予倩于1926年创作了五幕话剧《潘金莲》。剧中写潘金莲是一个敢于反抗张大户淫威的聪明伶俐的美丽丫环,被逼与武大郎成婚。她由于横遭摧残,才产生了变态心理,为西门庆引诱,才谋杀了丈夫。她是值得同情的封建剥削制度和封建道德观念迫害下的受害者。剧中认为武松是一个封建道德观念很重的人。剧中潘金莲有一句说白:“我想夫妻不相配,拆开了再配过,又有什么要紧!”这是代表作者思想的台词。

          自从荒诞川剧《潘金莲》演出以来,大家对潘金莲的议论又多了起来,历史上有无潘金莲其人,也是大家关心的问题。曾有人指出:从各种文艺作品的不同描写看,她是由作家虚构出来的典型人物,西门庆、潘金莲是根据《南史.齐废帝东昏侯本纪》所记的地名、人名而虚构的人名。

          也有人指出,潘金莲在历史上是实有其人,她是山东阳谷人。阳谷潘氏自认是潘金莲母系后裔。清初王世祯《香祖笔记》说:“阳谷西北有冢,俗称西门冢。有大族潘、吴二氏,自言是西门嫡室吴氏、妾潘氏之族。一日社会,登台演剧,吴之族使演《水浒记》,潘之族谓辱其姑,聚众大哄,互控于县令。”根据这个记载,历史上可能真有潘金莲其人。

          也有人说,所谓潘金莲,历史上有这么一个真人真事,而后又在传说中加以渲染,增加一些虚构的情节,才成了各种文学作品所取材描写的典型。

^_^学海无涯…………………

月球上真的有火山吗?

是的,月球上存在一些火山。但是,因为几百万年抑或几十亿年以来,它们从未爆发过,所以科学家们把它们归为“死”火山之列。实际上,对月球表面岩石的研究发现,月球上的火山活动大约发生在 39 亿年以前,这些岩石收集于 1969 年 —1972 年的“阿波罗”任务期间。月球上的大部分深坑是当时的陨石和彗星撞击其表面而形成的。

月球如何影响海洋潮汐?

没有月球,地球上就不会有海洋潮汐,或者说,海平面就不会有周期性的升降。因为月球向海水施加拉力(或引力),导致海水定期升降,所以形成了潮汐。月球引力不断拽引海面,直到海面上升并移向月球。当海水上升到最高点时,满潮形成。在地球上背对月球的一边,地球自转形成的离心力使得地球的另一面也发生海水上升与满潮。海洋表面在两个满潮之间的某个地方有两个平坦的区域,那便是低潮的地方。

在月球上,你可以跳多高?

因为你的身体在月球上比在地球上轻,所以跳得也比较高。月球引力是地球引力的六分之一,但是在月球上并不能跳到地球上的六倍高,这是因为你要穿着厚重的宇航服!

^_^ 脑筋急转弯………………

小明把白墙弄黑了一大片,他爸爸见到了,为什么却视若无睹?

上题答案:

谁敢劝啊!

Published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