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的电池

         1936 年 6 月盛夏,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城外,修建铁路铺设路基时,突然发现地面上露出一块巨大的石板,板上刻有许多波斯文字。

          众人围拢上前,观看着,惊讶,困惑,不知这到底是什么。几个好事者持锹向前,向下挖去,很快,一个巨大的石板砌成的古代石棺出现在人们眼前。施工暂时停止了。伊拉克博物馆的考古学家们立即赶来,修建铁路的工地上顿时出现了考古热。

          两个多月过去了,巨大的石棺终于打开了,发现了大量公元前 248 年至公元前 226 年古波斯时代的文物。但是,其中最使考古学家惊讶的,不是由 613 颗珍珠组成的捻珠和大量金银器,而是一些铜棒、铁棒和陶器。“这些小型铜管、铁棒和陶器为何和金银器等贵重物品一起随葬?它们有什么作用?”当时担任伊拉克博物馆馆长的德国考古学家瓦利哈拉姆 · 卡维尼格围着出土文物转来转去,百思不解。

          于是,他立即组织力量,对这些铜管、铁棒和陶器进行研究和鉴定。不久,他描述说:“我们发现了一个异常奇特的文物,它是一个陶瓶,高 15 厘米,型似花瓶,呈乳白偏黄色,上端为口状,瓶里装满了沥青。沥青中埋有一根铜管,直径 2.6 厘米,高 9 厘米。铜管内有一层沥青,包着一根铁棒。铁棒上端高出铜管 1 厘米,高出的部分虽布满铁锈,但个别地方却有一层灰色偏黄的物质,看上去好像是一层铅。铁棒下端则塞有 3 厘米高的沥青,使铁棒同铜管相隔离。”人们倾听着他的叙述,十分惊讶,但谁也不知道这些东西到底是用来做什么。

             不久,经过进一步鉴定,卡维尼格宣布一个惊人的消息:“这些出土的铜管、铁棒和陶器是古代化学电池。只要向陶瓶内倒入一些酸或碱性水,便可发出电来。”这就是说,在公元前 248 至公元前 226 年之间,居住在这里的波斯人就开始使用电池了。卡维尼格的消息震动了考古界。世界各地考古学家纷纷赶来,要仔细地研究这个古代化学电池。但是,卡维尼格和古代化学电池却突然不见了。考古学家们四处寻找,但却毫无结果。原来,卡维尼格带着这些古代电池悄悄地返回德国了,以便证实他的另一个惊人的发现。几个月后,卡维尼格出现在柏林,公布了一个更令人惊讶的消息。他说:“根据出土文物中有可装配 10 个电池的材料来分析,这些电池当时是被串联使用的,串联这些电池的目的则是通过电解法将金涂在雕像或装饰品上。”卡维尼格这两个发现立即引起世界考古界大哗。

          但是,他的论断却长时间未获考古界的承认。为什么呢?正如此后访问巴格达的英国科学博物馆秘书长 —— 化学和自然科学家瓦里特尔 · 温冬所说:“尽管他的论断颇有道理,但自然科学家很难相信,化学电池在伏特和伽伐尼发明电池之前 1500 年就诞生了。这个考古发现如果能在科学上确立,那么,便将成为科学史上一个最大的事件!”面对非议,卡维尼格并不灰心,仍然坚持自己的观点。他感慨地说:“迄今为止,没有任何科学家能够反驳我的论断,但科学界却无视这种事实,可以往观点的坚持和对古代历史的蔑视,是科学界未接受 2000 年前两河流域(指伊拉克幼发拉底河同底格里斯河之间地区)居民就使用了电这一事实。”困难之际,一位德国学者艾林 · 艾杰巴利希特帮助了卡维尼格。他制作了一些铜管、铁棒和陶瓶,仿制“巴格达电池”。取来新鲜的葡萄汁,倒入电池中,立即,奇迹出现了:联接着电池的电压表显示出半伏电压。电池发电性能确定后,艾杰巴利希特又作电解镀金试验。经过反复试验,他终于证实,古代人正是用这种方法镀金的。

          除艾杰巴利希特外,美国科学家们也模仿巴格达电池进行了一系列试验。他们用复制品也成功地获得了半伏特电,而且电池持续工作了 18 天。试验中使用了葡萄酒、铜硫磺、盐硫酸等古代居民拥有的溶液作电池溶液。此后,这些科学家们宣布,巴格达附近发现的铜管、铁棒和陶器只能被认为是用于制作化学电池。这不仅表明古代波斯人已知道怎样使用电,而且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使用电可能是古代冶炼技术的一个重要手段,用以炼铁和其它金属,制作兵器。

^_^历史话今天………………

          今天是8 月13 日。大家一听八一三这个日子,都会非常熟悉,这个我们在中学课本里都学过, 1937 年的 8 月 13 日,中国爆发了抗战史上最大的战役 —— 淞沪战役;再有就是 1926 年的这一天,古巴人民的领袖卡斯特罗出生;今天还是“国际左撇子日”,所有的左撇子,节日快乐! 

          我们首先来讲一讲淞沪战役,国民党方面对这次战役的记载叫淞沪会战。 这次战役不但是中国八年抗战(如果从九一八开始算,那就是十四年抗战)当中最大规模的、最激烈的、伤亡最惨重的战役,而且也是整个反法西斯战争中,最重要的、最大规模的战役之一。

          实际上从九一八事变发生以后,国民党就一直在策划和准备一场战役,因为他们知道日本总有一天一定会动手,所以做了各种各样的准备。其中主要包括这几方面,第一就是武器方面的准备,专门请了德国顾问,德国顾问就建议装备三十六个德械师。当时已非常积弱的中国还是拿出了仅有的钱,但到 1937 年的时候也仅仅装备了三个师,这三个最精锐的德械师,就是淞沪战役最开始上前线的三十六、八十七、八十八这三个师。第二就是国民党做了各式各样的作战计划,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准备在淞沪这边跟日本决战。因为如果敌人从北向南打,南方这边都是平原,再加上北方整个华北平原无险可守,所以很难对付敌人,于是当时国民党就准备好了在淞沪这边打。

          当时德国顾问提出来的作战计划是非常合理的,他们的计划是不在上海市区打,因为这里离海边、江边太近,大家知道日本的陆军在世界上其实不算很强,但是日本海军可是世界一流的,日本海军和英美海军一样强大,号称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日本海军的 460 毫米口径的大炮,一发炮弹有一吨多重,当时就已经有两艘,而且还在建两艘用这种 460 毫米口径大炮的“大和”号和“武藏”号战列舰。大家想想,这一发一吨多重的炮弹下来,一个连就报销了。所以当时德国顾问提出来的是在上海再往西一点儿,往内陆退一点儿,建两条防线,一条叫吴福线或苏嘉线,一条叫锡澄线。但这两条防线最后并没有建完,只是建了很多很多的小堡垒,像地堡、碉堡等,当然也没有最后完工。

          当时的整个战略计划就是,一旦跟日本开战,就立即在上海这边主动向日本进攻,吸引日军主力来到上海,然后变成日军溯江而上向西进攻,这个情况下地形的优势也有了。大家知道沿长江流域一带地区平原并不多,却到处是丘陵与山地,一条条长江的支流也都可以成为防御日军的防线。所以当时国民党就是准备让日军从上海开始向西一路仰攻,通过层层设防、节节抵抗来打破敌人速战速决的罪恶企图。

          后来“七七事变”也就是“卢沟桥事变”的枪声一打响,中国马上就知道日本人终于来了。其实“卢沟桥事变”的时候是日本军人在前面捣乱,日本政府并没完全准备好要打仗,如果日本真的准备跟中国打仗,最基本的就是国内得大规模征兵,但是日本政府并没有准备发动全面战争,也并没有更多地征兵,还是那十几个常备师团(日军一个师团的实力至少等于中国一到两个军的战斗力)。日本军人突然间在卢沟桥挑起来这个事儿,他们就非要打仗不可。其实日本政府并不想打,为此日本首相还派了特使到中国驻日本的大使馆去,准备跟中国和谈。但是当时日本的军队那真是叫“军国主义”盛行,日本首相派特使去中国大使馆谈,结果宪兵把首相的特使给抓了,说:“你不能去,不能跟中国谈,没什么好谈的。”中国一看,既然这样,那咱也别谈了。

          外加国内强烈的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呼声,共产党及广大爱国人士多次致电蒋介石,逼蒋抗日,于是蒋介石发表了著名的庐山讲话,就是说:“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中国的抗日战争自此全面爆发。国民党军队全面动员,当时对日本的预案就是向上海进攻,先是由张治中将军率领几个师到上海来支援。张治中将军是蒋介石的中央军的亲信大将,蒋的亲信号称“八大金刚”,其中张治中将军是他最亲信的人。一 · 二八抗战的时候,也是张治中率领这几个师到上海来支援,淞沪抗战的时候,又是他率领这几个师来到上海。我看到过时任中央军三十六师师长宋希濂的回忆录,说当时军队从西安出发前往上海,全体西安人民欢送子弟兵。大家知道西安事变就是前一年年底,也就是 1936 年 12 月 12 日发生的。西安事变之后,张学良被抓起来了,于是中央军大军开过潼关到西安,弹压当地的东北军。一开始东北军激烈地反抗,说你中央军把我们的领袖张学良给抓起来了,还把东北军的老将王以哲刺杀了,要跟中央军对着干。所以当时在西安集结了大批的中央军,陆军、空军都集结到了一起,正在准备和东北军打内战。结果这时候突然间真正的战争来了,日本人侵略中国,大家要去打日本了,于是中央军立刻士气高涨,全国人民也在各地欢送军队上前线。

          当时宋希濂将军率领的中央军三十六师从西安上火车奔赴淞沪战役的前线,沿途到处都是欢送的人。在淞沪战役中,我们的部队打得异常坚决,这连日人本也没想到,最后我们在上海坚持了三个月之久,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当然在战略上坚持三个月是对的,我们就想让全世界看看,中国人民有力量、有决心抗战,同时希望签订九国公约的成员国能对中日战争进行调解。所以中国军队坚持在上海打了三个月,当然牺牲也是非常惨重的,淞沪战役是整个抗战中牺牲最惨烈的一次战役,国民党最精锐的部队中央军全都上了前线,并且基本上都被打光、打残了。当时中国还处在地方军阀割据的状况下,大家都互相怀疑,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团结全国的力量来抗战?就是要先把自己的老本花进去,要表明态度,所以中央军所有的主力都上了前线。

          淞沪战役首先以中央军为主开始打,打得极为惨烈。这时候各地的军阀一看,中央军已经把老本都豁出去,在上海打成那样了,一个师一个师地都打光了,于是各地的军阀就说:“那我们共赴国难,一起保家卫国吧!”这个时候在四川、广西等各个地方的军队都开始誓师出征,全国各地的军队赶来上海,一个军一个军地赶来,一个师一个师地赶来,大家开赴前线共赴国难。中国在淞沪战役那一仗中打得非常惨,最开始德国说不能在上海市区打,因为日本的舰炮都非常厉害,当时日本还有航空母舰,航空母舰上还有大量的飞机。最后日本三十多万大军和中国七十多万大军,双方近百万大军就聚集在上海的租界以外的华界那么狭小的地方开始了激烈的战斗。

          淞沪战役是一场非常奇怪的战役,上海当时有大量的租界,有法租界、公共租界,除了在“日租界”和华界那儿打(其实上海并无日租界。所谓“日租界”是指属于苏州河以北公共租界的虹口、杨浦一带,那里是日军控制的地方),其他的西方帝国主义的租界,一颗子弹都没有落,而华界却被打成了一片废墟,闸北地区几乎百分之百的建筑都被打烂了。虽然华界打成这样,但人民还是可以在其他国家的租界里观战。有一部电影《八百壮士》描写的就是当时的境况。苏州河以北打得惨烈不堪,由谢晋元率领的号称“八百孤军”的爱国将士在坚守四行仓库。当时由林青霞饰演一个叫杨惠敏的女童子军跳进苏州河,身上携带一面国旗往北边游去。而在苏州河以南的租界区内,老百姓都在那儿观战,大家看到崭新的国旗升起来,就开始欢呼祝贺。最后八百壮士退进了租界,当战士们被缴械之后就被软禁在孤军营里。最后不但谢晋元在孤军营内被汉奸刺杀了,全体孤军也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被占领租界的日军俘虏了。

          淞沪抗战的时候,双方百万大军集结在那里,那伤亡惨重到什么程度?就是敌人军舰上的一发炮弹就能报销一个排、一个连,最快的时候一个师上去七个小时人就打光了,曾经一夜牺牲过六个旅长,非常惨烈。当时大家都觉得桂系的军队能打,前线都支撑不住了,大家就都等着桂系的军队来,于是桂系在桂林誓师,全体广西人民欢送子弟兵上前线。桂系来了整整一个集团军,有六个旅,几乎所有的本钱都拿出来了。桂系的集团军在上海一下火车,全军立刻士气振奋,认为能征善战的桂系来支援了,我们有希望了。桂系军队一下火车,当夜就一字排开,直接向日本发动大规模反击,结果一夜下来牺牲了六个旅长。

          我的天!简直就是疯了!所有的将领都直接带队冲锋,整个桂系几乎全部被打残,所有的军队都看傻了,虽然大家都怀着誓死守土抗战的决心,但桂系这么强大、这么能征善战的部队,居然一夜之间全被打残,这战争太惨烈了,所以打到最后的时候士气几乎快崩溃了。淞沪抗战中先后有十几位将军牺牲,包括东北军第六十七军的军长,中央军也牺牲了很多将领,还有桂系也牺牲了一堆将领。总之,当时各地的军队共赴国难,热血都洒在了上海的土地上。最后日军在金山卫登陆,从背后包抄我军,这个时候已经没有办法了,实际上如果我们早撤退一个星期,还是能保住大部分的力量,但是当时蒋介石坚持要等到九国公约会议召开,说我们一定要坚持,不能撤退,等九国一开会,大家一谴责日本,日本就会撤兵,那我们就胜利了。最后九国确实开了会,但刚要说这事儿的时候,日本代表走了,退出会场,不和你们聊这件事儿,最后九国组织也没有拿出什么实际的方案去制裁日本、谴责日本,所以日本人就继续打。

          但是我们就为了等这些帝国主义国家给我们做主,在上海多坚持了一个多星期,然后彻底被日军从背后包抄。最后终于坚持不住撤下来的时候,实际上就是彻底崩溃了,士气也完全崩溃了,大量的散兵游勇、伤兵也没人管,于是就流散在乡间,有人开始盗窃、抢劫等。而且当时队伍退到刚才说的苏嘉线(吴福线)、锡澄线这两道防线的时候,根本就没法停下来加以抵抗,因为当时连碉堡的钥匙也不知道在谁手里,原来掌管钥匙的保甲长早就逃之夭夭。没有碉堡钥匙士兵就没法进入,只能继续撤退。本来预设好的两条防线最后竟没能派上一点儿用处,全军最后一路溃败到南京。后来守南京的实际上还是这几个中央军的德械师,但是退到南京的时候士气已经完全崩溃了,所以南京等于根本没怎么打,三四天就被日军占领了。

          但是不管怎么样,淞沪战役还是起到了重大的作用,日军在这次战役中也有几万人的伤亡,杀伤日军当然是一方面,最重要的还是这次战役在全世界面前,展示了中国人民抗战的决心。

^_^ 讲东讲西讲东西………

半人半仙的酒肉和尚

          他是一位游离于世俗之外的高僧,饮酒食肉、玩世不恭,他是弱者的救星,锄奸诛恶,打抱不平,百姓亲热地誉之为“活佛”。

“专管人间不平气”的济公,有关他的传说和故事,在我国民间流传很广,经游本昌形神兼备的饰演后,济公故事更是家喻户晓。但济公到底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还是人们根据自己愿望造出的神,这桩历史公案至今没有了结。

          认为济公确有其人其事的。如明代田汝成,他在《西湖游览志余》十四《方外玄踪》中明白无疑地断定南宋确有其人济颠。始于清代就着手编纂的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大型工具书《辞源》,对济公的生卒写得更是翔实。这部我国最大的辞书在“济颠”条目下,作了确凿的认定,其结论的准确性、科学性当是毋容置疑的。该辞书写道:“济颠,公元1129——1202年,宋末僧人。天台人,名道济,俗姓李。佯狂不饰细行,饮酒食肉,游行市中间,人以为颠,故作济颠。始出家灵隐寺,为寺僧所厌,遂居净慈寺,嘉泰二年端坐而逝”。

          由此可断定,济公确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这个在嬉笑怒骂中扶危济困、抱打不平,而又酒肉不忌,玩世不恭的“疯”僧,的的确确生活于南宋时期。他是弱者的救星,人们爱他那以游戏人间的姿态干预现实的喜剧性行为,更爱他的“经不谈、禅不理,吃酒开荤好诙戏,警遇劝善度群迷,专管人间不平气”排难解纷,锄奸诛恶的为人处事,所以他的故事至今活在民间。同时,以济公为题材的小说作品也矗立起一座艺术丰碑。据孙楷第、傅惜华先生查考,较为著名的有这样几部。它们是:王梦吉撰写的《济公全传》三十六则;务世堂刊本《济公大师醉菩提全传》二十回;日本宫内省收藏的《济公传》十二卷等等。还有清代郭小亭写的《济公传》,全称《评演济公传》及作者无法查考的《济公全传》(后四十回很少写济公活动,与前二百四十回风格不一,花城出版社出版的就删去了后面的三十八回)。所有这些传世之作,都集中写了南宋时济颠济困扶危、嘲弄官府的故事。

          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哪里不平哪有我”的活佛,西湖的虎跑还建有“济颠塔院”,并塑有半立体的济公石雕。雕像左右还有四幅浮雕《济公斗蟋蟀》、《古井运木》、《飞来峰传说》、《装疯扫秦》。苏州的西园寺也有济颠塑像。

尽管权威性的典籍辞书对济公的存在作了认定,但历史上对这一结论还是表示怀疑,学术界争论更烈,众说纷纭,有人疑信参半。

《济公全传》一书的撰写《原版序言》作者乌青镇敬元潘恒就是一例。该文写道:“至今江南太湖流域一带,尤其是杭县附近,一提起济公活佛和雷鸣陈亮,正象三国里的诸葛,水浒里的宋江……,一般的认为实有其事,津津乐道。……在今西子湖边,还有多少古迹,传说是当时济公活佛留存下来的。……再则净慈寺中,还有不少踪迹呢。”《原版序言)用“传说”二字,以示不作确切肯定。

          更有人否认有济公其人。《花朝生笔记》说:“实则南宋初无是人,乃因六朝释宝志而讹传者也。”释宝志何许人也?据《南史》卷七十六载:释宝志是南北朝时代大名鼎鼎的和尚。关于释宝志和尚的行踪和事迹,《南史》记载得十分详尽:“齐宋之交,稍显灵迹,被发徒跣,语默不伦。或被锦袍,饮啖同于凡俗。恒以铜镜剪刀镊属挂杖,负之而行。或征索酒食,或累月不食。预言未兆,识他心智。”从中可以看出,他有时披头散发,有时穿起锦袍,有时胡说八道,有时饮酒食肉,于是人们称他为颠和尚。此后宝志误传为宝济,志公便演变为济公、济颠。

          对“济公本无其人,原是释宝志的原型”这一论题,黄天骥作了大胆而谨慎的考证。黄天骥同志在《评〈济公全传〉》一文中,对这一论题作了阐发。他在分析我国民间文学传承性的特质“民间故事流传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再创造的过程。人们在口口相传的时候,往往把自己所熟悉、所想象的事件,加插到故事中去”时,指出:“传说中的济公形象,虽以释宝志为原型,但又比原型生动得多、丰富得多;历史上一些古怪和尚或者颠疯头陀的行为,也被人们捏合在济公的形象里”。据黄天骥的求证和查考,又可推断出这样一个结论:历史上并无济公活佛,而是人们创造出这样一个来自西天的神,他神通广大,法力无比,人们要他为受欺压的弱者打抱不平,因此民间文学的母胎便孕育了济公这一形象。所以也不难理解:“济公的形象虽与释宝志一脉相承,但又远远超出了原型。在他身上,实际上概括了许许多多以疯和尚姿态出现的宗教徒的面貌。”

          济公到底是人是神?认定是人者,是经典性的辞书;推断无此人者,也有史料并作过考证,好难定论。要彻底解开这一历史哑谜,看来一时恐怕很难吧。

^_^学海无涯…………………

地球上有哪些地方常年被冰覆盖?

地球表面大约十分之一的地方常年被冰层覆盖。其中,近 90 %的冰层位于南极洲,剩下的 10 %以冰川的形式存在于山峰上。

为什么地球上存在生命,而其他行星上没有?

地球是唯一表面有液态水存在的行星。此外,合适的温度能让水以三种状态 —— 固态、液态和水蒸气 —— 进行水循环,这为生命的产生创造了条件。科学家们认为,生活在海洋中的原始单细胞生物是地球上的早期生命。这个原因很简单:生命需要一个滤光器来帮助它阻挡照射过来的太阳紫外线能量,而深海海水恰好发挥了这一作用。

为什么沙漠上有着特殊的动植物?

地球上大约五分之一的地方被沙漠覆盖,这些地方的年均降水量不足 10 英寸( 25 厘米)。大部分沙漠 —— 像北非的撒哈拉沙漠以及美国西南部、墨西哥和澳大利亚等国的沙漠 —— 都位于低纬度地区。还有一种沙漠,即寒漠,形成于美国犹他州、内华达州和西亚一些国家的盆地地区。沙漠上几乎都生长着丰富的特殊植被。由于土壤只需要水即可变得具有高生产力且基本不含有机物质,因此十分肥沃。沙漠上常常出现“最奇怪的天气现象”,例如不定期火灾、寒冷天气和引发洪水的骤雨。因为大型哺乳动物无法储存足够的水,也无法忍受高温,夏天沙漠的温度常常达到 45 摄氏度,所以它们很少生活在沙漠上。沙漠也难以为其提供遮挡阳光的保护伞。沙漠中的哺乳动物通常都很小。在沙漠中,我们还能看到臭虫、扁虱和狼蛛等昆虫和蛛形类动物,还有蛇和蜥蜴等爬行动物以及鹰、猫头鹰、走鹃和把巢筑在仙人掌中的啄木鸟等鸟类。

^_^ 脑筋急转弯………………

打狗要看主人,那打老虎要看什么?

上题答案:

风吹它动!

Published
返回首页